长沙接连多名年轻人确诊糖尿病,专家呼吁“科学减重刻不容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12 21:05:1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12日讯(通讯员 王环君)近期,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临床营养科接连收治了6名3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其中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29岁。这些本该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却不得不与高血糖为伴,这究竟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结果?

26岁的小刘就是其中一位患者。作为家中独子,他从小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长大,长辈们将对他的疼爱转化为无节制的饮食满足,大鱼大肉、高油高盐的饮食习惯从小养成。长期不健康的饮食导致小刘体重逐年攀升,每年增加3-5kg。两年前体检时,小刘的空腹血糖已达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8.5%,体重90kg(身高173cm)。然而,这些异常指标并未引起他和家人的重视。他依然保持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大量饮用含糖饮料、缺乏运动、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直到近期出现口干、多尿和体重明显下降等症状,他才不得不就医。

体重管理“逆转”早期糖尿病

入院后,内分泌代谢科/临床营养科医生与小刘及其父母进行了深入沟通,详细讲解了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的重要性。医生设定了减重5%的目标,即3个月内减重约4kg,并强调必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停止爷爷奶奶的过度喂养、避免熬夜和吃夜宵等行为。

鉴于小刘已确诊糖尿病,医生为其开具了具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和达格列净。同时,医生还为他进行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全面检查,所幸目前尚未发现任何并发症。小刘深刻认识到了血糖管理的重要性,表示将严格遵守医嘱,努力控制体重和血糖指标,争取达到糖尿病临床缓解的目标。

在父母的监督和鼓励下,经过3个月的积极治疗,小刘回到内分泌代谢科/临床营养科复诊。结果显示,他的体重成功减轻了5kg,降糖药物也减少为仅使用二甲双胍。他的空腹血糖稳定在5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mmol/l。这一显著成效让小刘和父母信心倍增。医生鼓励他继续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进一步减轻体重,以期最终实现停用降糖药物并达到糖尿病临床缓解的理想状态。

年轻人血糖升高后怎么办?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食物种类丰富以及家务劳动量减少,我国18岁以上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显著上升,分别为34.3%和16.4%。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也分别达到11.1%和7.9%。值得注意的是,超重和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首要任务是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和行为干预,目标是控制总能量摄入,并实现体重减轻5%。体重管理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环节,不仅能改善血糖控制、减少降糖药物使用,甚至可能使部分患者停用降糖药物,达到糖尿病缓解状态。此外,减重还能改善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

多项国际研究证实了体重管理对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性。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中,生活方式干预组通过个体化饮食和运动指导,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有氧运动和抗阻锻炼,实现体重减少超过5%、脂肪摄入量低于总热量的30%。经过平均7年随访,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了43%。美国预防糖尿病计划研究中,生活方式干预组采用低脂饮食(脂肪摄入量低于总热量的25%),并在体重未达标时进行热量限制。结果显示,50%的受试者体重下降达到7%,随访10年后,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34%。

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临床营养科主任皮银珍提醒:超重或肥胖是未来罹患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潜在风险因素。对于年轻且伴有高血糖、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应抓住早期干预的黄金时机,通过有效的体重管理,逆转糖尿病进程,甚至摆脱糖尿病的困扰。


责编:唐璐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