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07:40:17
清晨的阳光掠过教室窗棂,新邵县芙蓉学校语文教师尧智辉手持朱笔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圈点勾画。这位执教21年的语文教师兼教研副主任,刚刚捧回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部级优课指导老师证书,与大家分享着发自内心的感悟:“真正的奖状,藏在孩子们发亮的眼睛里。”
“每个孩子都是待点燃的火把。”作为新邵县“书香教师”,尧智辉在教室打造流动书廊,每月用工资添置新书,书脊上贴着的“智辉荐书”便签已成校园独特风景。班主任工作记录本里,尧智辉用三种颜色标注学生状态:红色记录成长突破,蓝色追踪学习轨迹,绿色标记心灵对话。当年轻教师请教班级管理秘诀时,她展示出县“优秀教案一等奖”的备课本——每页边缘密密麻麻写着“小宇今天主动捡粉笔”“婷婷需要更多眼神鼓励”等观察笔记。
这位邵阳市“劳动教学竞赛”三等奖获得者,总能把语文课延伸至生活现场。春天带学生栽种“写作观察角”的豌豆苗,秋天组织“稻穗诗会”,把劳动基地收获的稻谷变成《颗粒归仓》作文课的教具。她办公室窗台上的玻璃罐里,存着二十年来学生送的各种种子,被同事们笑称为“最珍贵的标本库”。
去年教师节,毕业生寄来的明信片上写着:“您当年教的‘五感观察法’,让我在大学植物学课上成了明星学员。”21年来,尧智辉始终保持着初登讲台的习惯:每天清晨提前半小时到校,用毛笔誊抄一首古诗贴在黑板角落。那些飘着墨香的方块字,串起了七千多个教书育人的日子,也勾勒出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最质朴的信仰——让每粒种子都找到自己的春天。
(刘纪新)
责编:周洋
一审:张文杰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