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融媒 2025-03-14 10:28:12
当第一缕晨光拨开穿紫河的水雾,常德河街便在擂钵转动的响声中沸腾起来。一口擂茶飘香、一碗米粉热辣、一曲丝弦绕梁、一尺锦绣悦目……83个非遗项目犹如璀璨明珠缀满常德河街,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一年来,常德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常德河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新引进非遗项目48个,其中21个入驻麻阳街。今年1月,常德河街获评湖南省非遗街区示范点,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非遗博物馆”。
常德河街,正以千年大码头的胸襟,托起一场传统文化的星河夜宴。
2019年,木雕匠人潘能辉和胡美华夫妇受邀进驻常德河街,成为第一批进驻河街的非遗项目传承人。这些年,他们见证了河街之变,感叹河街人气旺了,烟火气多了,文化味浓了……
潘能辉在穿紫河畔的工作室进行雕刻创作。潘敬林 张顺 摄
今年,潘能辉的木雕工作室搬进更大空间,25米长的《湘行散记》绘画水墨稿在一面墙上得以完整展示。“我以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为蓝本创作,很多游客说这是常德的《清明上河图》……”每每有游客来,潘能辉会对应图画用心介绍,这个作品里面能看到很多大家小时候的生活场景,图里有6000多个人物、几百艘船、几百栋房子……他计划用10年时间,将绘画作品变成巨型木雕作品,把湘西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用雕刻展示出来。
透过工作室的玻璃门,可见潘能辉正在建设中的“常德的船文化展示馆”,大大小小48艘船将亮相于穿紫河。船上可开展木雕、泥塑等非遗研学活动。同时展开“锦乡书院”公益项目,书籍由常德籍成功人士捐赠,并在扉页留言,供游客免费阅读,工作室提供免费茶水。“河街除了烟火气,更要有书香味、文化味。”潘能辉说。
和潘能辉一样有了更大空间的,还有柳叶湖旅游度假区非遗项目李氏艺术麻质画代表性传承人李健鹰。最近,她将店面从麻阳街搬到了大河街,在保留一楼作为展示区域的基础上,将店铺的二楼精心打造成一个集体验与创作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这里配备5张长桌,可同时容纳50人前来体验麻质画的魅力。
随着大家对非遗的兴趣日益浓厚,以及常德河街的人流量增长,李健鹰的收入实现翻倍。特别是2024年,她销售超过1000幅麻质画作品,多幅作品远销至美国、加拿大、波兰等国家,受到国际友人的喜爱与认可。湖南省美术馆、省妇联等单位也相继向她发出邀请,邀请其前往开设麻质画体验课程。近两年,李健鹰还新收了8位徒弟,有渴望自我提升的全职妈妈,也有热爱艺术的在职教师和大学生。
“非遗新生代”肖瑶出生于1999年,对刺绣情有独钟。她大学学习湘绣专业,师从湘绣代表性传承人柳建新,毕业后带领小伙伴回家乡开绣庄,取名“齐绘”。
“当时湘绣专业比较冷门,近两年我常进学校上刺绣公益课,喜欢刺绣的年轻人和预约来河街体验指尖技艺的越来越多……”肖瑶欣喜地说,绣庄已成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艺术学院就业基地、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实习基地。
近日,齐绘绣庄入驻常德河街,店内设展示区、教学间、茶室和打卡点,除了展示传统刺绣作品和IP形象刺绣等文创产品外,还会开设非遗DIY课程,组织非遗沙龙。“我们主打贴近生活,让每一位来河街、走进我们店铺的顾客都能找到一份美好。”肖瑶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认识、欣赏刺绣,传统文化将在一针一线、灵活创意中得到传承。
“‘新岁娘家坐半月,飞针走线巧盘花。’民谣中说的就是桃源刺绣。桃源刺绣不能养在深闺,我们把桃源刺绣的形象店搬到了常德河街。”3月8日,金明辉和罗明华夫妇的桃源刺绣馆开始试营业。
270多平方米的店铺,一楼展示销售桃源刺绣作品,二楼开设研学体验课堂。“集染、织、绣于一体,生产、展示、传播同步。”金明辉道出形象店的定位。
桃源刺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罗明华的哪吒刺绣作品。裴维维 摄
3月11日,罗明华在店内一针一线绣着最近“火出圈”的哪吒。一群来自东北的游客将她团团围住观摩作品,其中一人赞叹道:“眉眼间活灵活现呢!”
罗明华说:“常德河街已然是宣传本土文化的窗口,我作为桃源刺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想为桃源刺绣冲刺国家级非遗尽一份力。”
在麻阳街区,刁建岩的常德陶制作技艺中心正紧锣密鼓地装修、布置。作为常德陶艺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去年9月,他开辟了一个展厅,今年又选定了150平方米的场地作为非遗体验教学区。正式开放后,常德陶制作技艺中心可同时容纳近50人体验。
【常德河街非遗探索指南】

责编:李杰
一审:李杰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常德融媒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