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江潮丨反“内卷”的郴州答案

  郴州日报   2025-03-14 21:21:22

当“大疆九点清场”的新闻在社交平台掀起关于“无效加班”的全民讨论时,1000公里外的郴州西河畔,一场春雨正浸润着刚翻新的土地。田间地头的春耕号子与城市办公楼的准点下班铃,在2025年的春天碰撞出意味深长的时代回响。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这不仅是工作节奏的调整,还是一场关于发展逻辑的深刻嬗变。湘南大地郴州,以刀刃向内的“七减”改革,给出了治理现代化的鲜活注脚。

曾几何时,乡镇干部为应对检查,连夜打印的材料摞起来比人还高;社区网格员手机里置顶的几十个工作群,让深夜的屏幕荧光成了失眠的源头。而今,“七减”政策用制度刚性重塑工作伦理。在街道,“过去三小时写汇报,不如现在一小时解纠纷。”当街道干部们从文山会海中抽身,反而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小区路面修缮等实事中找到了存在感;在农村,“群里吼十遍,不如地头见一面。”当指尖的焦虑转化为脚底的泥土,干群之间的信任纽带自然愈发紧密。

某些舆论担忧“强制下班”可能催生居家隐形加班,郴州“七减”政策也可能遭遇“数字形式主义”反噬。这种担忧恰恰凸显改革关键,减负不是终点,而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起点。郴州“七减”政策的本质,是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象为可量化的制度设计。减文件不是单纯压缩文字,而是重构信息传递方式;减陪同不是取消调研,而是倒逼调研质量提升。这种从“物理减量”到“化学提效”的跃升,恰是对中央“杜绝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要求的精准回应。

从更深层看,企业用“物理手段”阻断无效加班,郴州以制度设计压缩行政空转,实质都在回答“发展为了谁”的根本命题。郴州通过“七减”,持续为基层减负,身上负担轻了,基层党员干部才能更加心无旁骛,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干事创业、服务群众。郴州才能更好地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为创新者开道,推动更多资源和力量向基层下沉。压缩的是形式、流程,释放的是创新动能;减少的是会议、表格,增加的是民生温度。

从强制下班到基层减负,探寻的都是更具人文温度的发展道路。而郴州的实践表明:当治理回归服务本质,形式主义的坚冰自会消融;当制度充满人性温度,高质量发展的春水必将浩荡奔流。

责编:何庆辉

一审:何庆辉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郴州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