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15 22:00:3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15日讯(谭利炳 何丽 李晶)3月11日,在安仁县青路村的丘陵山坡上,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栽种杜仲树苗。这片曾经因土壤贫瘠、生态脆弱而撂荒的土地,如今通过“差异化造林”策略焕发新生。
面对丘陵山区土地肥力低、保水能力差的难题,安仁县林业部门和当地群众经过实验引入杜仲这一特色树种。“杜仲根系能分泌胶质吸附水分,相当于在地下建起‘微型水库’。”村民王良志介绍道。经科学验证,这种天然保水机制可使干旱季节土壤含水量稳定维持在地表30厘米以下,树苗存活率超过90%。目前,全县15万亩低质林地正逐步转化为“经济林药复合空间”,生态脆弱区重披绿装。
在严守生态底线的基础上,安仁县巧做“林间文章”。安仁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小松算起“立体经济账”:“上层杜仲防风固土,林下套种黄精、白芨等喜阴中药材,林地的综合产值提升2倍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种“乔木+药材"的复合种植模式,既形成生态屏障,又让土地产出倍增。目前,全县累计培育规模种植基地159个,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62家,1.2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2.8万元。
从“生态伤疤”到“绿色银行”,安仁县通过精准分析土壤结构、空间分布等要素,因地制宜布局油茶、枳壳、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走出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新路径。
责编:邓华夫
一审:邓华夫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