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汤家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16 18:41:47

文|碧

1977年,湖南安乡县安全乡汤家岗发现远古遗址。汤家岗与我毗邻,与我的生命息息相关。

1977年夏季,由于连续暴雨导致汤家岗的田埂沟渠多处垮塌,一些规则有形的石头便从深厚的泥土里裸露出来,散落在路边、田间、地头。幸运的是,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恰好被这里的小学老师潘能艳发现,潘老师读过很多书,发现这些石头和历史课本里的石刀,石斧,石锛,石铲极其相似,急忙上报县文管部门,经湖南省考古专家实地考察,证明这些光滑的颜色各异的石头,为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存。

就在这一年,一个莽撞少年挑着一担行李,来到了与汤家岗一河之隔的安造乡理兴垱中学初中一年级第一班报到。学校是刚刚修建的,连台阶都没有来得及做好,全是泥巴,光溜溜的两栋房子,一栋是教学楼,一栋作为学生的宿舍,记得这次招生不多,一共四个班,和我一起来自黄湖学校的只有五个同学。

一切从头开始,说是学校,连个巴掌大的操场也没有,一出教室的大门,就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一下课,大家自得其乐,像野鸡一样纷纷钻进了竹林深处,每一个人选一根自己心仪的翠竹,进行攀爬比赛,看谁爬得高,也有人拿出铅笔刀,在光滑的竹节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不久,几乎每一根竹子上都出现了甲骨文一样的文字。

那时候,办学条件非常简陋,上课却是认真的,所有的人都如饥似渴,争先恐后。记得我的语文老师叫张献福,第一单元上完后,想摸一摸学生的底子怎么样,出题的时候,有意提高了难度,当分数出来的时候,黄湖学校来的几个学生全部名列前茅。张老师觉得奇怪,忙问我们的小学语文老师是谁?他叫程辉桥,当时还是民办教师,教书尽心尽力,边自学边教学生,一不小心,把整个初中甚至高中才能学到的语法知识,竹简倒豆子,一起教给了我们。在这个极其简单的乡办中学,我们几乎没有上过体育课,最开心的体育课,就是同学们一起跑进竹林,把林子里的鸟都吓得四处逃命。

课间休息的时候,张老师带领我们坐在河边,告诉我们,河对岸的那片村舍和田野就是汤家岗,在那里发掘出了许多珍贵文物,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文明的发源地。

当时,我对汤家岗这个名字并不喜欢,觉得它太土了,不如河对岸另一个村的名字两美好听,两美村与汤家岗相邻,因为班上有同学住在两美村,自然对两美村有了好感。对两美这个地名产生好感的另一个原因,是全国各地正在风起云涌推行“五讲四美”活动。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去探究“两美”的来历,无奈年小见识更少,只能想象最原始最简单的两个美,那就是天美地美,山美水美。

时间到了1990年,汤家岗的第二次发掘开始,从棉花地里挖出了象牙,鹿角,还有许多盆盆罐罐。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白陶盘的出土问世。白陶盘的原料,在我的家乡遍地皆是。安乡自古处于洞庭湖边,长年的泥沙的沉积,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纯正的泥土,叫白膏泥,我们土话叫精刚泥巴。这个泥黏性强,可以塑成各种动物和器皿,不用烧制,只要放在阴凉处晾干,就可以盛水装食物。我们的古人,显然在生活中得到启发,在六千多年前,当稻谷种植日益成熟,产量也随之增加,散发着芬芳的米饭,它们需要更多的容器来储备,白陶便应运而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的衍生,在白陶容器上赋予了更多更精彩更神秘的内涵。这些虫子一样的符号,等待着像阎朝科这样的学者,深耕其中,揭开它掩盖了七千年的面纱。阎朝科,是高庙文化重要的研究学者,曾任职于郑州市考古研究院,是湖南怀化市档案馆退休干部。当他走进七千年神秘的汤家岗,他的脚步再也舍不得离开。他在泥土里读出了历史的味道,在小虫一样的符号里发现了伏羲的踪迹,这是一项亘古未有的重大发现,让汤家岗的身价一路飙升。

当汤家岗遗址被发掘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却浑然不觉,埋头在安乡县黄湖学校和安造乡中心小学教书,大有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感觉。那时候,我酷爱写作,已在全国许多报刊发表文章。最重要的有,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所主办的《教学研究》季刊,刊登了我的《快乐作文教学法》,《中国教育报》也刊登了我的《阳光射进心灵》。得知情况,安乡县教育局教研室语文组组长侯长安老师,亲自赶到我任教的学校一探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当我拿出厚厚的一本作品剪辑给他的时候,他为我竖起了鼓励的大拇指。

除了教育教学论文四面开花,文学作品也相继出现在省级杂志上,那时,《初中生》发行量超过百万,它的扉页短笛,也就是翻开杂志的第一页,就是我的充满了励志的散文诗。学生们知道是我写的文章,都笑着说原来作家也并不神秘,瘦不拉肌的,很普通的样子。第一次用笔名,是在《湖南广播电视报》上,发表了一篇《妻子远行时》的散文,那天,所有老师在食堂吃饭,突然一位叫毕菊梅的老师说,昨天电视报上发了一个安乡人写的文章,作者叫碧云,校长黄祖武听了哈哈大笑,碧云就在你面前,陈礼荣老师。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七八年。这一天,学校校门口走来一位年轻人,一进门就开始打听碧云老师在哪里?同学们都不知道我的笔名,都说这里没有这个人。来人叫卜忠富(诗人,作家),二十多岁的样子,他是受《常德日报》邢立新的委托,叫我去常德日报社上班。那时候还没普及电话,写信怕来不及,卜忠富辗转了一天,才找到我的学校。这是一次开天辟地的机遇,由此改变了我的人生。

2013年,汤家岗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汤家岗,这座掩埋在泥土里的灿烂文明,像金子一样向全世界闪闪发光。在湖南省博物馆中陈列的文物,汤家岗出土的就有夔龙纹白陶盘和曲折纹红衣彩陶盘等20多件精品。这些珍贵的文物,有的在全国各地巡展,有的漂洋过海远到日本韩国展出。中日合编的《中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大型图录,原始社会部分的图片,有一半是汤家岗出土的珍品。目前,汤家岗古文物与研究已入选大专院校的考古学教材。

这个时候,我认识了时任湖南省文化厅厅长周用金先生。我把安乡县文联李世俊老师关于汤家岗文物介绍的资料和文章转交给了周厅长,随即发表在省文化厅的内部杂志上,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认可和鼎力支持,周厅长也是黄山脚下走出来的领导干部和文化名人,他的古道热肠让安乡的文旅事业走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同时他的书法也名扬四海,是汤家岗文化传承者中杰出的代表。和周厅长一样,从湘北大地走向全国各地的各界仁人志士数不胜数,我当年教书的同事朋友中,就相继走出了二十多位,他们作为优秀的青年才俊,成为了各个行业和单位的领军人物。

事情又要从1992年年初说起。我在《常德日报》工作的时间还不长,仅仅只有半年时间,与此同时,家住安造乡理兴垱的潘文林老师,在湖南省农业银行上班,农行正在筹办一本金融文化杂志《金融大观》,潘老师向我发出邀请,我欣然前往。这年的新年刚刚过完,正月初七的早晨,天刚麻麻亮,妻子送我到县汽车站,记得当时残雪还未融化,春寒料峭,北风刺骨。那天早晨,我登上了开往长沙的第一班汽车,一去就是三十三年。

如果说邢立新是我人生的第一位导师,那么潘文林老师是我人生的第一位贵人。在长沙,我们一起在湖南宾馆二号楼办公,当时二号楼是贵宾楼,省农行正好迁址芙蓉广场,一座现代化的大楼正在步步高升,办公室就租赁了高大上的湖南宾馆。湖南宾馆也成了我吃住工作的地方,优异的环境,迫使我努力工作,那时候年轻,一天到晚总有使不完的劲,白天干完工作,晚上开始写作,常常通宵达旦。

当时,有一个编辑叫李晓文,娄底人,也爱写作。我们一吃完晚饭,就开始伏案创作,有时甚至一个晚上连写两篇散文。不久,文章就在发表在上海《新民晚报》、广州《羊城晚报》、天津《散文》杂志、湖南的《湖南文学》《湖南日报》《长沙晚报》《湖南妇女报》《湖南教育报》也纷纷发表。那时稿费不高,但聚集多了也很可观。有一次,我外去办事了,时任安乡县农行行长的余长富同志到了编辑部,看到办公桌上都是我名下的稿费单,一次就有十多张,他略一统计竟有五六百元。他惊奇地笑道,我不想当行长了,那时工资水平很低,才一百多元一个月。这么快乐的时光,一年很快就过去了,第二年,我在安乡县城买了一套房子,是二手的,二室一厅还有厨房,我把妻儿一起接到了县城。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从这一年开始,出去下海的、勤奋考研的络绎不绝,成为了当时安乡县教育界有名的安造现象。是的,这些年轻人,确实非常优秀,先后成为在科学界、外交界、金融界、教育界、文学界、法律界等多个领域斩崭露头角的人物,如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席在荣,澳门中联办任铁健,北京师大国际关系史博士生导师沈友军,广州农商银行经济法研究员李祖兰,贵州警察学院副院长陈真波,还有车润五、熊贻文、李绍群、丁玉德等等,因为人太多,恕我没有一一道出姓名。他们在外,是家乡的骄傲,也是一个个坚强的城头堡,成为家乡连接世界的桥梁,回过头来,他们又是一股清流,成为建设家乡的领头羊。

汤家岗仿佛就是一滴浓重的文脉,氤氲出气象万千的历朝历代安乡儿女,就在离汤家岗不远的槐树村,有一户人家姓潘,培养了一个勤学苦读的学子,该学子名叫潘相,在清朝乾隆年间,考取进士,入朝为官,此人秉承了安乡人的义道,深得百姓爱戴。同样也是潘家,在新中国的序列里,培养一位勤政爰民的副省长,后来官至北京,为家乡留下不少佳话,她叫潘贵玉,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

2020年,我受父母之命,回家乡黄山头镇黄土堤村改造老宅,耳濡目染家乡的巨变,同时也看到乡村发展的艰难和不易。在好朋友肖学清(时任黄山头镇扫毒办主任)的鼓动下,为家乡奔走呼号,身为作家,也理应身先士卒,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王跃文也常常呼吁作家们下到基层和农村,为乡村振兴作贡献。带着神圣的使命,我怀揣着黄土堤和沙堤两个村修路清渠的报告,找到了常德市某领导,说明了扶贫助困的来意。想不到,领导高兴地答应了。不久,两个村一共收到四十万元的财政支持。

2021年,村支书周福来,在闲谈中说起想在村里的主干道安装路灯,我一听,觉得很有意义,我们黄土堤村的人祖祖辈辈摸黑夜行,如果能实现支书的梦想,善莫大焉。我先后拜访了多名在岗在职的昔日好友,为黄土堤村的光明事业进行游说。姜坤山,曾任常德市电力局副局长,听到我为家乡建设的迫切愿望,颇为感动。他说,他还兼任工会主席,正好可以进行扶贫帮困的公益活动,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这又是两个村的工程,主干道加在一起,长达五公里,在考察线路的时候,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有一段的电力设施老化陈旧,需要提质改造,全部改换新的电线和设备,无形中成本又提高好几倍。当雪亮的电灯照亮乡村的夜晚,人们不禁感叹,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时刻在感受无限的温暖。

当然,我所表述的这些,相比安乡县全县的进程和发展,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近几年来,安乡县全县上下,真正做到了撸起袖子加油干,尤其是在内外经济环境艰难多变的情况下,亮出了安乡两块金字招牌,一个是中国长寿之乡,一个是中国酱卤之乡。这两牌金光闪闪的招牌,不仅凝聚了人心,提升了全县人民的信心,大家还团结一心,重整旗鼓,扬帆起航。

去年,安乡被授予“博鳌亚洲论坛发展基地”全县明确提出了以酱卤产业为主导、合成生物制造为特色的“一主一特”产业发展方向和农业“一粒米、一蔸菜、一壶油、一条鱼、一打酱卤产业链”的“五个一”产业。当年,又为安乡县争取了两个响当当的品牌一一中国菜薹之乡、中国生态鳜鱼之乡。年底,又传捷报,中国长寿之乡升格为“世界长寿乡”。

今年春节,我专程去了一趟汤家岗,只见满地的油菜花正在盛开,一位老人家正在地里采摘红菜薹,我问他收成怎么样,他笑哈哈地说,好得很,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了一个好年。老人的身后,是一排排气派的新房,人们都安居乐业,洋溢在节日的喜庆之中。汤家岗,距离我们那么遥远,却又近在咫尺,愿它能够搭上新时代的快车,扬帆远航,祝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幸福安康,百业兴旺。

责编:胡雪怡

一审:胡雪怡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