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感动湖南”年度人物丨龙飞:睡地铺的外乡人,用12年唤醒苗寨的春天

  三湘都市报   2025-03-16 17:53:02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宋科铖

3月16日凌晨5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墨戎苗寨还在沉睡,吊脚楼的瓦檐凝着露水。56岁的保安石远卫打着手电巡夜,在苗寨的一处木屋拐角停下脚步,“龙总在这睡了6年的地铺,他说要和寨子一起长骨头。”

石远卫口中的龙总,是湘西墨戎苗寨乡村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龙飞。12年前,当他带着文旅开发方案走进苗寨时,没人相信这个睡地铺的外乡人,能让大伙吃上旅游饭。

(龙飞在双凤村。  宋科铖 摄)

“外乡人”成为苗寨“自家人”

“最艰难的时候,我们把所有能抵押的物品物资,包括个人家里的资产全部抵押给金融机构,才熬了过来。”3月16日,向记者说起创业路上的艰辛,龙飞一脸风轻云淡,2013年刚驻村时,这位土家族汉子并没有受到想象中的热情欢迎。

“虽然我们苗族人热情好客,听说发展旅游业,刚开始很多村民担心平静的生活被打扰,并不积极。”墨戎苗寨文化讲解员施春花道出了个中原因。于是,龙飞做了一个决定,“融入当地村民。”

寨子里的一个地铺,龙飞睡了6年。带着一系列惠民政策走进寨子,补贴70岁以上老人,奖励考上大学的学生,村里人吃啥他吃啥,村里人喝啥他喝啥。下班后的龙飞,走到村民家中一起吃饭喝酒,先成为朋友,再融入村民生活之中。

如今,苗寨青石板路上,总能看到龙飞被老人“围堵”。“阿婆塞给我热糍粑,非要看我吃完才走。”笑着擦去嘴角的芝麻粒,龙飞笑着说,正是这种亲密,成为他打开苗寨的钥匙。

“看外表觉得很严肃,其实是个非常温暖的人,真的把我们村民放在心上。”施春花告诉记者,随着苗寨旅游业的发展,村民们的福利越来越好,也终于被这个土家汉子的执着所打动,“外乡人”终于成为墨戎苗寨的“自家人”,乡亲们给龙飞取了个外号——“光头强”。“‘光头强’吃饭没,来我家吃!”成为龙飞走在寨子里听到最多的声音。

拓展版图,带动更多乡亲吃上旅游饭 

以前墨戎苗寨就像冻住的腊肉,年轻人出去就不回头,寨子里留下的除了清冷,只有游子的思念和留守老人的担忧。

2013年,龙飞为苗寨带来了变化。“墨戎苗寨正式对外开放,家里有了工作机会,我就从外面赶回来了。”施春花是第一批被召唤回乡的人。

(双凤村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前来。宋科铖 摄)

“有年轻人,寨子才有生命力。”龙飞为回乡的年轻人找到了适合他们的工作,像施春花一样口才好的,负责讲解当导游;喜欢跳舞唱歌的,加入拦门酒等表演队;银匠铺变成开放式课堂,手艺人成为讲师;村民婚嫁习俗做成体验活动,欢迎游客参与互动……

2024年,墨戎苗寨景区接待游客1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3亿元,当地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不足800元升至23000多元。

龙飞的办公室贴着一张划满红圈的地图,每个圈里都是他考察过的村寨:墨戎苗寨、双凤村、夯吉金寨……“很多县城都有蒙尘的旅游资源,我要把它们连起来,打造湘西旅游板块。”龙飞说。

3月6日,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湘西州永顺县灵溪镇双凤村锣鼓喧天,双凤土家探源文化旅游区正式开园。作为景区负责人,龙飞身着土家族对襟衣、腰系八幅罗裙,带领游客跳起茅古斯舞。 

“除了双凤村,保靖夯吉金村也正在开发中。我们下一步还会在湘西州中部的几个县做更大规模的投资,要带动更多乡亲吃上旅游饭。”龙飞望着阳光下的村寨,开启了新的计划。

责编:许利文

一审:宋科铖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