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丨“乡村车间”与城乡产业运营平台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18 11:27:31

黄艳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近年来,衡阳市抓住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机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创新探索“平台公司+乡村车间”模式,以乡村车间引人回乡,以平台公司引企下乡,以闲置资产引业富乡,做活乡村“人、地、房”文章。

构建乡村产业新模式。依托供销合作体系搭建城乡产业运营平台,实现从“载体空白化”到“平台体系化”的跨越。一是统筹资源配置。通过轻资产运行盘活闲置资产,统一规划改造利用。整合多部门力量,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安排专项奖补资金,构建“市级统筹运营-县级协同-乡镇、村级对接”平台模式,引导资源向乡村产业汇聚,农村产品进入城市市场,推进城乡产业的协同发展。二是规范运营管理。组建市城乡产业运营集团公司,坚持统一筹资投资、统一建设改造、统一招商布局、统一资产管理,由平台公司归置、盘活、营运、管理城乡国有和集体资产,实行“打包管理、打包招商、打包服务”模式,打造连接政府、市场、企业、车间的多头平台。鼓励村集体以“三资”等入股成立运营公司,建设乡村车间,以收益分红反哺村集体经济。三是实施标准建设。建立乡村车间认定标准,对已建成的城乡产业运营公司或已通过认证的车间分别统一标识标牌、统一用工指导、统一保障权益、统一列入奖补。加大车间孵化力度,引导个转企、小升规,建立动态退出机制,推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激活乡村产业新动能。通过城乡产业运营平台系统性盘活、精准化重塑、协同性赋能,实现三大突破性转变。一是变“闲”资产为“活”资源。全面摸底城乡闲置国有或集体所有的老旧学校、原七站八所、办公楼、卫生院、村部等资产和在家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人数。对各类闲置资源进行改造升级,给企业提供量身定制“拎包入驻”车间的服务。全市摸排闲置资产1134处、86.66万平方米,已开发利用671处。如演陂镇城乡产业运营平台通过整体承租方式,将国有闲置资产演陂粮站有效盘活,由运营平台统一管理,实现年租金收入13.8万元,入驻企业年产值1亿余元,提供就业岗位120余个。二是变“小”经营为“大”效益。对以“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家庭作坊和小作坊市场进行整合和规范,探索出“总部+分部、务工+务农、就业+就学、楼上+楼下、线上+线下”的“五+”模式,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带动就业增收。通过村级经济合作组织牵头,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村集体以资源入股获得分红,农民通过就业、土地流转等增加收入,企业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实现多方共赢。三是变“冷”车间为“热”经济。对功能弱化、市场萎缩的车间实行换挡升级,通过主动对接市场、加强加工转化、补齐设施短板等措施,使96家乡村车间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指导祁东县草席加工车间转型生产烤火炉罩,带动10余个小车间进入新市场,旺季用工超300人。

拓展乡村经济新业态。衡阳依托乡村车间特色和运营平台优势,推动乡村业态“接二连三”。一是带动农业产能提升。为有需要的农户提供技术服务,进行产前、产中及产后业务培训和示范指导,免费或优惠提供农业技术、农机作业、植物保护、优良品种供给等服务,并通过收购或对接市场的方式稳定农产品销路。近年来,累计订单收购农副产品646.59万元,提供技术服务6544次。二是推动产业链条延伸。通过把生产、流通、服务等环节融入乡村车间建设,将断裂的产业链重新编织成现代农村产业网络。如衡东县杨梓坪村运营公司采取“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打造“衡东土菜”食材供应基地,实现农副产品从生产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并推广订单农业、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2024年销售额达3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超15万元。三是联动业态融合发展。立足农村资源、文化、区位等禀赋,通过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实现了农村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如衡南县恒星村运营公司利用闲置土地建立杨梅、黄金贡柚等农产品基地2770余亩,利用闲置学校以入股分红形式创办家具、食品加工等15个乡村车间,打造南泥湾农文旅融合供销文化产业示范园项目,并以运营公司为载体承接涉农项目和小型附属工程,真正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就业岗位近400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约50万元。

助力乡村产业新发展。衡阳市紧紧围绕城乡产业运营公司、乡村车间经营主体降本增效提供精准服务。一是培育专业化人才。一方面,为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等提供了返乡创业就业的机会,吸引他们带回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指导、创业培训等活动,提升了本地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是推行政策化扶持。陆续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乡村车间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见》《衡阳市持续发展乡村车间工作奖补方案》等文件,市级财政累计安排资金3300万元,对乡村车间提供涵盖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车间孵化奖励、租金减免等支持。

三是提供精细化服务。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的思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围绕乡村车间建设发展中的用地、用工、融资“难”“贵”问题,实行一个口子受理、一站式解决。开展“点亮万家灯火”招工就业活动,基层按需组建招工小分队,实行“先培训、后上岗、边培训、边上岗”,为车间解决用工难题。

衡阳市的实践表明,乡村车间不仅是就业“蓄水池”,更是乡村产业升级的“推进器”。下一步,衡阳市将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安排,认真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努力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全面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助力全省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系省委党校第112期厅干班学员,衡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奉清清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