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以“大先生”为引领培育思政课教师的四重逻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18 16:15:55

  文|盛园

  “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培养造就大批“大先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任务,是夯实人才根基的重要支撑。基于此背景,思政课教师勇做新时代“大先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

  坚守初心,以高尚师德为“大先生”之魂。“师者,人之模范也。”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也是“大先生”的立身之本。“大先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先生”还要有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大先生”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潜心问道,以深厚学识为“大先生”之基。“大先生”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深厚的学识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先生”要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讲好思政课,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一方面用数字赋能,让红色资源从博物馆、纪念馆、文献资料中“走出来”“活起来”,广泛融入学校小课堂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带领学生走进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让红色基因入脑入心,激发当代青年学生争担“大先生”的热情和志向。“大先生”还要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能够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育科研,不仅可以解决思政课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还能推动思政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思政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胸怀天下,以宏大格局为“大先生”之要。“大先生”不仅要立足当下,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更要着眼未来,胸怀天下,以宏大的格局和视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大先生”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发展大势,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风采、贡献中国智慧。“大先生”要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此外,“大先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

  担当作为,以重大使命为“大先生”之责。强国建设,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先生”肩负着重大使命和责任。“大先生”要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创新实践,努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在思政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大先生”要积极参与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关注农村教育和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通过支教、送教下乡、教育帮扶等方式,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去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社会影响力,积极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