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法院用“枫桥经验”促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湖南日报

吴先丽 李孟河   湖南日报   2025-03-19 07:28:36

吴先丽  李孟河

近日,武陵山腹地中苗族聚居的凤凰县吉信法庭内,一场带着泥土气息的“凤凰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座谈会暨法庭工作会议”正在进行。

凤凰县人民法院吉信人民法庭

湘西州中院、凤凰县相关单位负责人与省人大代表、基层法庭庭长齐聚,共绘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凤凰图景。

吉信法庭辖区有70%的苗族群众,去年通过“火塘调解会”化解73起纠纷,苗语调解成功率达91%。近年来,凤凰县法院运用“枫桥经验”,在促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上,作出积极并卓有成效的探索。

与会人员实地参观吉信法庭

圆桌论道: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

法官背着国徽翻山越岭开展“巡回审判”,苗汉双语调解员用乡音化解婚姻家事纠纷……这些苗岭追“枫”者,正是“枫桥经验”在凤凰的生动注脚。

座谈会上,凤凰县法院院长向美蓉以该院的“12345”解纷工作法勾勒治理脉络:即坚持党建引领一个导向;打造“汉语苗语双语相通、法律民俗两规相容”两个品牌;突出“高价彩礼、婚姻纠纷、邻里纠纷”三类重点案件;夯实“‘两所’+法庭、村(社区)+法庭、民政妇联+法庭、代表委员+法庭”四个调解平台;联合“司法员、村主干、网格员、法律明白人、苗族乡贤能人”五种人,因地制宜打造基层治理新“枫”景。

座谈会现场

5位法庭庭长接力讲述“枫桥故事”——吉信法庭运用“入户调解”在村寨院坝里上好法治宣传课,山江法庭用苗语苗歌化解家族矛盾,阿拉法庭运用“线上解纷小程序”让外出务工者“指尖解纷”……

入户调解纠纷

凤凰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张辉提议:“法庭要多到基层推广‘土办法’加‘新科技’经验,同时联合更多基层解纷力量,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接地气的司法服务。”

锚定坐标:三位一体的治理方程式

凤凰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吉信镇党委书记吴章游用三个比喻定调方向:“党建引领是‘导航仪’,要把党的领导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主线;前端预防是‘稳压器’,要抓早抓小,筑牢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服务落地是‘试金石’,‘最后一公里’要走成‘最暖一公里’。”

他提到吉信法庭联合省人大代表成立的“隆琴诉前联调工作室”,这座架设在法庭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让苗族同胞在乡音乡情中更能感受到法治温度。

省人大代表隆琴在“隆琴诉前联调工作室”内调解纠纷

湘西州中院副院长邱贤周带来三组关键词:用“如我在诉”打磨司法为民的精度,以“数字赋能”提升多元解纷的效度,靠“协同共治”拓展治理覆盖的广度。他说:“每一名基层工作者都要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争做有思想、有干劲、有能力的‘枫桥经验’实践者。”

向新而行:法治春风吹拂苗岭

会议结束,吉信法庭院坝里的树木正吐新芽。这座苗岭上的老法庭,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走出特色治理之路,如今成为凤凰县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地标”。

法官前往苗寨开展巡回审判的路上

当前,该院正通过构建“1+N”创建矩阵,以吉信为圆心,辐射山江、阿拉等人民法庭。

“当法官的脚步丈量过每一条苗岭山道,‘枫桥经验’就真正长成了守护安宁的参天大树。”省人大代表、苗岭乡贤隆琴道出这片土地上的法治嬗变。

今年,吉信法庭获评全省法院“枫桥式人民法庭”。站在新的起点,凤凰县法院正以“再出发”姿态,让法治的根系在武陵山脉深处扎得更深,让公平正义的绿荫庇护更多苗乡儿女。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3月19日10版

责编:李孟河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