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残联 周海燕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19 10:32:20
在安化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的温馨氛围中,36岁的小谌从一个曾经深陷困境的残疾人,转变为众人眼中的“励志楷模”。肢体二级残疾、语言表达障碍、反应迟缓……这些沉重标签曾一度让他迷失方向,对生活失去信心。然而,凭借坚忍的意志、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以及机构与家庭的携手努力,小谌用仅有半年时间便实现了自我超越,不仅重拾了对生活的热爱,还成功步入职场,用行动书写了一段从康复到重生的感人故事。
直面挑战:逆境中的觉醒
202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彻底改变了小谌的生活轨迹。手术创伤与药物副作用严重损伤了他的脑部功能,导致他语言表达困难、手脚协调能力大幅下降,甚至连最日常的事物都难以准确描述。“心里明白,却难以言表,身体仿佛不再听从使唤。”这种深深无力感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低谷。曾经健谈与开朗被沉默取代,记忆力衰退、反应迟缓更让他对回归社会感到无比忐忑和迷茫。
托养机构的“重生计划”
2024年七月份,小谌踏入了安化县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大门,这里成为他人生转折的新起点。经过全面评估,机构发现小谌虽然肢体灵活性受限,但自我照顾能力较强,且对重返社会、实现就业有着强烈的渴望。为此,机构为他精心设计了“康复+技能+心理”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方案:运动康复即每天开展一小时针对性训练,旨在提升小谌的肢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语言与认知干预即通过场景模拟、记忆卡片游戏等创新方法,逐步改善他的语言表达与反应能力;劳动技能培养则是通过从餐厅服务模拟到卫生保洁实操,一步步为小谌搭建起通往职场的桥梁。
小谌以惊人的毅力和坚持,不仅完成了每日的康复任务,还会主动加练,甚至成为其他学员的榜样。他的努力与坚持,让康复之路充满了希望与光明。
令人动容的是,小谌在自身康复的同时,始终以善意回馈集体。劳动课上,他主动承担重活;文娱活动中,他大方展示手语操,传递正能量;见到行动不便的同学,他总是默默上前搀扶,给予帮助。小谌的善举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周围人的心房, 也加速了自己康复进程。在半年内,语言流畅度提升40%,肢体协调性显著改善。
而他的父母更是每周都积极参加机构培训,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家庭康复中,甚至将客厅改造成“模拟餐厅”为他提前适应职场环境。家庭的温暖鼓励,成为小谌最坚实的后盾。
2025年2月,在机构与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小谌顺利通过某餐饮企业面试,正式踏入职场。如今已稳定就业两个月。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能靠自己劳动吃饭,这种感觉真好!”小谌的话语中充满了满足与自豪。
生命因坚持而精彩
小谌的故事,是一段从康复到重生的传奇。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困境,只要不放弃希望,勇于挑战自我,就一定能够迎来生命的春天。同时,小谌的成功也彰显了“精准康复+职业重建+心理赋能”模式的有效性。为残障人士就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慢一点没关系,只要不停下,总能走到想去的地方”。(周海燕)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