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豆腐小贩到行业领军人——记湖南爱和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权

邓智华   郴州日报   2025-03-20 20:23:56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邓智华

蒸汽升腾,豆香氤氲,湖南爱和康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轰鸣运转,泡豆、磨浆、点卤、压制成型……传统豆腐工艺在此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该公司总经理王小权站在生产线旁,手指着正在运转的气压装置微笑道:“现在压1板豆腐只要5分钟,过去老师傅搬石头压豆腐的场景再也看不见了。”

作为“豆腐世家”第三代传人,王小权的记忆里浸透着凌晨的豆香,石磨、柴火灶、铁锅……到他接手时,这个近百年的作坊仍保持着最原始的模样。“父母每天凌晨两点起床,做10公斤豆子要忙到天亮。”2011年,在东莞经营了超市10余年的他毅然返乡,接过了这份滚烫的家族技艺。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2015年迎来转机。王小权引入首条半自动化生产线,温度传感器精准控制煮浆温度,压力计替代手感判断压制力度。豆腐的产量翻了约5倍,味美质优的豆腐供不应求。

2021年,湖南爱和康食品有限公司落户北湖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43亩的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俗话说:“人生三大苦,打铁撑船磨豆腐。”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做豆腐不再那么辛苦。车间里,一台台自动压制成型设备正匀速运转,这是王小权团队研发的豆腐成型压制装置,也是他口中的“秘密武器”。传统压豆腐用石头、弹簧或杠杆,工人要搬动十几公斤重的石头。现在轻触按钮,气压装置缓缓下降,设定参数就能自动压制,效率提高了10多倍。乳白的豆腐在恒定压力下逐渐成形,整个过程仅需2分钟。

豆渣丸子生产线更显神奇。旋转的金属叶片匀速翻动,100公斤豆渣在恒温炒锅中泛出金黄。“过去前辈们守着铁锅手工翻炒,一锅要两小时。”王小权抓起一把成品说,“现在半小时完成,品质稳定,效率倍增。”将豆渣制成豆渣丸子、饼干——这项源自爷爷的“废物利用”技艺,经设备改良后身价暴涨150倍,从0.4元/公斤的饲料变身52元/公斤的高端食品。“全国首个豆渣丸子制作标准由我们公司制定。”王小权自豪地说。

在该公司产品陈列厅,石膏豆腐莹白如玉,酵素豆腐透着淡金,卤水豆腐泛着琥珀光泽……四大类43个生鲜品种铺满展柜。“北方人爱扎实的卤水豆腐,南方人偏好滑嫩的内酯豆腐,我们公司都能生产。”王小权如数家珍。在他手中,大豆经历了华丽蜕变:水豆腐变身即食豆腐花,豆渣制成代餐饼干,连豆腐水都研发成植物蛋白饮料。

10年间,该公司累计获得16项国家专利,覆盖从泡豆到包装的全流程。该公司还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龙头企业”“湖南省知名品牌”“湖南省老字号”等多项殊荣。其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入选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目前,该公司每天“吞”下30吨大豆,“吐”出90吨豆制品,已有15家自营店,加盟代理店200多家,2024年销售额达到1.18亿元。

老字号焕发新生机,创新背后是持续的技术攻坚。与湖南农业大学共建的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正在测试豆渣饼干、面包、蛋糕、月饼、米、面等配方。该公司还与清华大学合作,研究豆腐黄浆水再利用,生产有机肥料。

“公司二期项目投资5千万元,主要生产豆浆、豆芽、豆制品休闲零食和豆腐渣系列产品。”谈及未来,王小权信心十足,“二期项目建设相关手续正在稳步推进,预计今年6月可开工。届时给传统工艺装上科技引擎,每粒大豆都要榨出黄金。”

责编:赵倩倩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郴州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