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小竹子流通30国——陈红专的创业故事

陈卫   郴州日报   2025-03-20 20:27:28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陈卫

在郴州的青山翠谷间,一根南竹从出山到加工成远销欧美的竹勺、竹刀、竹叉,仅需7天!这看似平凡的竹子,在湖南专鑫竹森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专鑫竹森”)的车间里,经历了从传统材料到环保先锋的华丽蜕变,成为“以竹代塑”浪潮中的一张亮眼名片,这也是郴州聚力建设“开放发展排头兵”,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的生动写照。

竹子可再生,可塑性强,是上好的环保材料。专鑫竹森董事长陈红专的办公桌上,常年陈列着竹叉、竹勺等产品。这些看似简单的餐具,承载着他从塑料行业转型竹产业的决心。2017年,面对全球“限塑令”和环保趋势,陈红专毅然放弃深耕多年的塑料制品业务,回到家乡郴州,依托当地150余万亩竹林资源,开启了发展竹产业的创业之路。

转型之初,传统竹制品易发霉、加工周期长的难题横亘眼前。陈红专认为,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提升产品质量才能赢得客户和市场的青睐。“别看它设计简单、小小一支,但为了解决它成本高、利用率低、耗时长的生产工艺短板,我们摸索了五年,投入了300多万元研发设备。”陈红专拿起一支竹勺向记者介绍,这些年来,他带领团队革新工艺,通过天然竹无公害处理技术,将生产周期从传统模式的数周缩短至3天,实现“当天处理、当天生产、7天销售”的高效模式,生产数量也由原来的一天50万支提高到了200万支。如今,公司产品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BRC食品安全全球标准认证,成为航空餐盒、高端酒店定制餐具的供应商,更成为郴州开放型经济的一张绿色名片。

作为国内最早探索“以竹代塑”和南竹精深加工的企业之一,2023年,该公司参与制定了湖南省内首个竹餐具标准,为推动竹制餐具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以及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竹产业向标准化、国际化迈进。

主打出口欧美市场的竹刀叉勺,凭借轻便、耐用的特性,成为航空餐盒的“绿色搭档”;将竹纤维与生物基塑料结合的竹塑复合材料,用于制造可降解包装材料,替代了传统塑料……在专鑫竹森的展厅里,竹子的潜能被无限挖掘,有竹托盘、竹吸管、竹制包装盒等百余个品种。此外,公司还尝试跨界融合——与文旅产业结合,开发竹制文创产品,探索“竹文化+生态旅游”的新模式,将竹产业链从工业延伸至第三产业,为郴州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增添了绿色亮点。

除了技术创新,专鑫竹森精准布局市场,让一根竹子“幻化千面”,从山林到全球,开启了它的“国际旅程”。2024年,公司斩获超500万美元的海外订单,并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9710)等渠道,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而郴州跨境电商首单业务的突破,更让“湖南竹”成为国际绿色贸易的标杆。

为保障原料供应,公司推行“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在郴州建立多个南竹合作社,带动当地5000余户林农增收。“我们计划未来3年整合30万亩竹林,打造竹刀叉勺集散地,让竹资源从‘分散利用’迈向‘集约开发’。”陈红专说。

企业越做越大,专鑫竹森仍面临行业共性难题:产品结构单一、研发投入不足。对此,陈红专透露,公司正与高校合作筹建竹产业研究院,聚焦竹材改性、智能制造等关键技术,目标是将竹制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推动竹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政策东风也为行业注入活力。湖南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提出,到2028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竹林道建设、技术研发。专鑫竹森作为重点扶持企业,未来将受益于“以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竹产业与碳汇交易结合等新机遇。

责编:赵倩倩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郴州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