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场会一线解难题惠民生——澧县城头山镇创新基层治理见实效

万嘉宾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21 10:08:4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万嘉宾

连日来,在澧县城头山镇各村(社区)的屋场会上,干部与群众围坐一堂,从交通安全到农田灌溉,从产业发展到土地纠纷,一件件民生“小事”被摆上台面,一条条建议转化为惠民实招。自今年常态化推行屋场会制度以来,全镇通过“群众点题、干部解题”模式,累计召开屋场会76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90余件。

小减速带守护大安全:黄河村急事快办解民忧

“以前过这个路口总提心吊胆,现在装了减速带,心里踏实多了!”站在207国道与353国道交叉口,黄河村村民李大爷指着新安装的减速带连连称赞。此前,该村群众在屋场会上集中反映两处国道路口坡度大、车流急,已发生多起剐蹭事故。村“两委”现场勘察后,迅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仅用一周时间便投入2000元资金,在5个主路口安装减速带5条,同步增设警示标牌。如今,该路段交通事故率下降70%,群众纷纷点赞:“屋场会上提问题,干部办事真利索!”

提灌机埠润泽致富田:张公庙社区联动破题促增

去年葡萄膨果关键期,张公庙社区九组葡萄种植户却因连日降雨急得直跺脚:“积水排不出去,果子都要烂在地里!”在前不久召开的屋场会上,10余户果农联名提出修建排涝设施的需求。社区书记刘林当场联系镇农科站,并第一时间与县农业农村局对接争取项目。前不久,总投资15万元的排积提灌22kW机埠有了回信,预计今年8月底建成后可覆盖200亩葡萄园。“以前遇到难题只能干着急,现在屋场会一开,部门直接到田里解决问题!”葡农大户熊海志感慨道。

高标项目破解灌溉难:红星村精准施策保粮安

“抽水机井建好了,再也不用半夜排队抢水了!”望着汩汩清流涌入农田,红星村17组种粮大户唐生奎脸上满是笑容。在年前召开的屋场会上,村民反映200亩农田灌溉设施老化,缺水严重。村“两委”立即将其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入2万元新建机井2座,疏通沟渠800米。“高标准农田项目顺利实施后,种粮户可以放心开展机械化操作,成本低了,效率高了,村里通过流转土地也增收了集体经济6万余元,一举多得!”红星村负责人王孝生喜笑颜开。

确权专场理顺“千千结”:国富村以理服人化纠纷

土地权属不清、界线模糊等问题一直是农村矛盾的“导火索”。在国富村专题屋场会上,30余户村民围绕刘大叔4亩土地的权属争执不下。村干部翻出上一轮土地承包台账逐户核对,邀请包村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现场见证,最终通过“台账比对+实地丈量+多方协商”达成调解协议。“把政策讲透、把账本晒明,大家心服口服!”参与调解的包村干部表示,这种“家门口的调解会”已化解类似纠纷20余起。

创新机制促长效:屋场会成基层治理“金钥匙”

城头山镇党委书记李昊明介绍,为让屋场会真正成为民情“直通车”,全镇建立“三意见三办理”机制:会前征求意见、会上讨论意见、会后反馈意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简易问题现场办、复杂问题联动办、遗留问题专班办”,今年已推动8个历史遗留问题彻底解决。

如今,从田间地头到农家小院,从安全隐患排查到产业规划讨论,屋场会已成为城头山镇干群连心的“暖心会”、共谋发展的“诸葛会”。随着“群众说事、干部理事、集中议事、合力办事”的治理模式不断深化,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编:李杰

一审:李杰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