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21 15:21:04
编者按: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彰显了一所大学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水平。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湘潭大学聚焦一流本科教育,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了本科教育教学的金字招牌,为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发挥了重要作用。特推出“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巡礼”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成果成效,总结经验模式,挖掘特色亮点,展现学校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奔涌向前的奋进姿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王成奇 李采薇
班级26人全员保研,进入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升学率、保研率100%。今年,湘潭大学2021级数学类韶峰班用近4年的时光,给大学生涯交上了一份精彩的满分答卷。

2014年湘潭大学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启动“韶峰计划”,实施至今,数学类韶峰班获评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成为湖南省属高校首个拔尖计划2.0基地。“品格拔尖、学术拔尖、能力拔尖”已成为一届又一届数学类韶峰班学子的共同标签。
这条高水准的拔尖人才培养之路,经过十年精心打磨,愈加宽阔厚实,正助推越来越多的数学学子向顶峰攀登。
一流教改赓续传统
数学类韶峰班是学校实行“韶峰计划”,主动实施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首个实验班。学校将其划定为培养特区,配备一流师资,推行导师制,采用独立小班授课、动态遴选考核的方式,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
学校组建由院士、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青等领衔的高水平教师团队,承担课程教学,担任学术导师;邀请国内外名师开设讲座,讲授短期课程、指导科研。同时,在国内外交流项目、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等方面优先支持,给予保研专项指标。
近年来,学校还将“韶峰计划”与“强基计划”相融通,汇聚优质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平台资源,着力培养其具有宽广扎实的知识基础、目标远大、视野宽阔、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志于继续从事专业研究的拔尖人才。
学校着重创新“大类+专业+N”模式,构建“基础—能力—应用”递进式培养体系。先大类培养,夯实数学基础,后学生自主选择、分流培养,突出能力导向。强化分析、代数、几何等基础课教学,打造“科学工程计算”“信息处理”“生物统计”等特色课程群,开展“教-研-赛-创”全方位能力训练。实施“数学+N”,通过共建新工科专业、辅修学位、开设交叉前沿课程等,拓展“数学+大数据”“数学+人工智能”“数学+经济”等培养口径,助推学生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打开了拔尖人才的成长空间。
经过多年实践,拔尖人才育人成果“一路生花”,近三年来,学生继续深造率达88%,其中96%进入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双一流”大学或国(境)外高水平大学。
十年苦心孤诣,无数湘大人保驾护航,有效赓续了拔尖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
一流学科强基赋能
近5年,在数学类顶级学科竞赛场上,湘大学子连续摘得一等奖,数学学子身影尤为瞩目。
2021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湘大6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奖,其中5名来自数学类韶峰班。
2023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湘大5名参赛选手成绩优异,湖南赛区获全国一等奖4项,湘大囊括3项。
2023年5月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湘大4名参赛选手满载而归,一等奖数排名湖南赛区第一。
2024年4月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湘大7名参赛选手全体得奖,2020级数学类韶峰班范楷连续3届获得赛事全国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
(全国“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一等奖)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奖)
这一串高光荣誉的背后,数学学科优势发挥了强大支撑性作用。
学校组建以数学学科教师为主体的“指导天团”,精准指导学生团队协作、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一路过关斩将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在复校之初,学校博采众长,依托各名师学术造诣,设立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3个硕士点,这在当时全省独有。1980年湖南省举行理科数学分析竞赛,湘大学子袁亚湘和许进超夺得一等奖,比赛成绩名列榜首,湘大数学“一战成名”。经过多年赓续奋斗,数学学科特色更加鲜明,2022年数学学科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近年来,学校依托数学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全覆盖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创新活动。大力推进科教协同,以高水平科研促高水平教学,推动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持续推进跨学科协同,组建数学与交叉学科群,新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推进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深入构建校内外协同,牵头组建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与20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开展联合培养,与10余家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广泛汇聚优质资源,有力推进专业可持续发展。

近5年,获本科生数学竞赛国家一等奖9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6项,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8项、二等奖25项,获其他国家级学科竞赛132项。本科生发表SCI等高水平论文6篇;获专利、软件著作权17项;获批国家大创项目18项、省级22项。
如今,数学学科的魅力在莘莘学子心中愈发炙热。热爱可跨越山海,拔尖人才的成长之路将更加宽广。
一流学风引领未来
走进第一教学楼117教室,26张课桌整整齐齐,桌上摆放的书本也是整整齐齐,这里是2021级数学类韶峰班的 “青春根据地”。
在这里,他们大声晨读、沉淀自我,留下4年满满的青春;在这里,他们交流互动、相处融洽,遇到难题齐心协力寻找解决之道。这里的灯光,通常会亮到每天晚上11点。

“他们不仅在学业上相互支持,更在思想上互相启迪,这是班集体成长和进步的关键。”班主任李成福一语中的。

入学起,历届数学类韶峰班以“团结进取,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争创一流”为精神追求,形成了刻苦努力、互帮互助的浓厚氛围,班级不断涌现学习标兵,极大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热情。
“学霸”只是其中一面。青春有很多方向,他们选择用肩膀扛起责任,用脚步丈量初心。

班级志愿服务累计超400小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学业辅导,定期开展班会反思总结,新点子、想法和创意源源不断,帮助班级更好发展……

收获 “百佳团支部”“先进班集体”“孝心班级”等多项集体荣誉,一批学子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些集体的、个人的荣誉呼啸而来。4年下来,每一届数学类韶峰班都积攒了丰厚“家当”。

繁忙的学业之外,学子们有丰富的课余生活。他们思维活跃,辩论赛上舌战群雄,拿到“最佳辩手”“季军班级”,展现卓越的辩论技巧和团队协作;他们生活多姿多彩,参加篮球赛,拿下马拉松,挥洒汗水,留住青春的模样。
每年毕业季,学校都要为数学韶峰班举办毕业座谈。
一同观看毕业纪念视频,共同回忆成长中的美好时刻,向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倾诉离别之情,总是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美好话题。
“韶峰班4年的学习生活是一份特别珍贵的经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相互理解和支持,给了每一个人今后面对任何挑战的底气和信心。”回首4年朝夕相处的美好时光,他们满是深情。
“老师们的深入指导,使大家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大家进一步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和机会。” 回想学校领导和老师为大家成长成才提供的大量帮助和指导,他们充满感激。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湘大数学人凝聚起了 “心怀家国、追求卓越、踏实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精神内核。
“树立崇高理想,发扬奋斗精神,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在新征程里收获更多的成功与快乐,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学校及学院对每一届数学学子的殷切嘱托。
责编:胡孟婷
一审:胡孟婷
二审:蒋睿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