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丨这名双肩包青年已就位!在省委会议室坐“C位”

刘林翔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3-23 21:01:04

2025年3月13日,在湖南省委的会议室里,21岁的中南大学学生计昊天握着创业计划书,向省委书记沈晓明汇报铝电解巡检机器人项目的进展。

毫无疑问,这场座谈会很不寻常。这背后,是湖南省委、省政府持续两年的战略布局——将大学生创业提升至“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

从岳麓峰会的“邀约”到全国两会的热情推介,从“七个一”政策的落地到创业基金的扩围,湖南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为青年创客铺就一条“背着双肩包就能创业”的梦想之路。

谋篇布局:

湖南的“创业路线图”

2024年9月,在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沈晓明向全国乃至全球大学生发出“来湖南创新创业”的邀约。彼时,他站在岳麓山脚,望着台下涌动的青年面孔,提到“湖南的未来在于年轻人。”

此后半年间,省委书记的足迹遍及高校、园区、企业,从长沙理工大学的科创基地到湘江新区的创业孵化器,从深夜的项目路演到凌晨的政策研讨,勾勒出一幅清晰的 “创业路线图”。

2025年1月,沈晓明调研湖南卫视《夺金2025》节目,详细了解节目立意、概述和设计亮点,并与主创团队、创业导师及大学生选手深入交流。他指出,吸引大学生在湖南创新创业是省委、省政府着力推动的一项战略举措,旨在充分发挥湖南“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比较优势,吸引年轻人在湖南广泛参与创业活动,给更多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学生提供成就人生的舞台。

2025年2月,在长沙理工大学和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沈晓明走进大学生科创基地、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情况,并与大学生创业团队亲切交流。

2025年3月的全国两会,沈晓明在湖南代表团开放日上,再次向全国青年发出邀约:“背了双肩包就能来湖南创业。”回到长沙次日,他主持召开全省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调研座谈会,对“七个一”举措进行细化——从把大学生创业基金作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样板到创业导师团“手把手”指导;从完善孵化器建设标准和运行体制机制到鼓励跨校开展创业课程学分互认,每一项措施都旨在扫清大学生创业路上的障碍。

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湖南首批4家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授牌,今年还将建设20家左右有特色、功能强的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申请20万元以下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的,免除相关手续,并按规定给予贴息,创办的符合贷款条件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最高提高至400万元。与此同时,湖南设置了全国首只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5.05亿元。

破局之道:

为什么来湖南?为什么是现在?

紧迫感,来源于对现实的考量。

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222万,湖南本地应届毕业生超52万;中部地区劳动力“外输内缺”,大量劳动力选择省外转移就业,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这其中也不乏很多青年大学生;世界著名大学的毕业生创业比例达30%,而这个比例在我国大概只有1%到2%。

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当沿海地区面临 “用工贵、留才难”,湖南正以“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差异化优势,打造青年友好型省份。

航拍湖南师范大学校园

历史基因的沉淀。从魏源“睁眼看世界”到曾国藩、左宗棠推动洋务运动,“经世致用”的务实理念、求新求变的进取精神,刻进湖南人的基因。这种历史传承下来的精神,不仅塑造了湖南人的性格,成为湖南创新创业生态中的重要一环,更为今天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区域竞争的突围。中部崛起的关键在“留人”。湖南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长三角、珠三角以高薪吸引人才;另一方面,本地企业因成本压力难以扩岗。要想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突围,就必须拥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以湖南省会长沙为例,教育医疗水平高、房价生活成本低,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中部省会第一,房价收入比保持在7以下。这种“性价比”优势,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代命题的回应。当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崛起,大学生的创新力成为核心竞争力。例如,中南大学的计昊天团队研发的铝电解过热度智能识别巡检机器人,破解了铝电解行业自动化率低、工作环境差的痛点;湘潭大学龙荣亮、黄嘉琪和叶嘉豪团队打造的《基于北斗+视觉增强融合定位的高楼幕墙干冰除污无人机》项目,大幅降低了高空作业的风险……这些案例印证:大学生创业正在从“生存型”转向“创新型”,从模仿跟随转向引领突破。

青春之约:

湖南的“创新创业沃土”长什么样?

在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湖南汇视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95后江苏小伙顾善植的办公室贴着一张显眼的创业地图。2017年他初到湖南时,地图上的项目寥寥无几;2025年,这里已形成“苗圃—孵化—加速”全链条生态,36个大学生项目在此成长,项目总估值突破1.3亿元。这正是湖南打造“创业沃土”的缩影——不是简单的政策堆砌,而是构建“热带雨林式”生态。

政策端: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湖南省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直击痛点: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高校对休学创业的学生,可以单独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并优化休学批准程序。同时,提出要优化创业担保贷款尽职免责制度,完善大学生创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这一系列举措,真正做到了从政策到实践的全方位支持,让湖南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热土。

服务端:从“政府端菜”到“企业配菜”。全省组建的500人创业导师团共分为产业技术、经营管理、金融经济三大类,提供从技术转化到股权设计的全周期指导。在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内,创业导师与学生结对已经成为常态;在湘西,创业孵化基地引入大数据分析,帮助创客精准对接消费市场。这种“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模式,让大学生创业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

生态端: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协同”。长沙的“夜经济 + 科创走廊”、株洲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湘西的文旅融合创新,构建起“一市一特色”的创业矩阵。这种全域协同的创业生态,让湖南的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未来,湖南将构建起“创业—就业—乐业”闭环,形成创业成功可扎根,失败可转岗,乐业有保障的局面。

2025年春天,岳麓山的映山红开得正艳。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研二学生陈梓楠感受到了湖南对年轻人实实在在的支持。“以前觉得创业要去北上广,现在湖南的政策、导师、氛围,让梦想触手可及。”当三湘大地成为青年创客的“首选地”,当创业故事成为湖湘文化的新注脚,湖南的高质量发展,便有了最坚实的支撑。

此刻,三湘大地的创业号角已经吹响。背着双肩包的你,准备好了吗?湖南,正以开放的姿态,等待与每一个心怀梦想的青年,共赴一场双向奔赴的青春之约。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