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的沉浮和人性的多面——品味刘向阳《送爸妈一支玫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24 18:11:51

文|莫佳文

《送爸妈一支玫瑰》是刘向阳精心打磨的一部集束式小小说合集。这部合集中的作品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交织错杂的故事网络。这既是对小说模式的一种创新尝试,也是对传统叙事结构的一次突破。这些充满深情的小小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浓缩的湘乡世界,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为读者展现了湘民的“全息生活”,如万花筒般多姿多彩。

《送爸妈一支玫瑰》共分为《乡村振兴》《乡土情怀》《城市一瞥》《尘世漂泊》《成长视角》《警营文苑》六个小辑分别以脱贫攻坚、思念家乡、城市生活、打工热潮、少年成长、基层民警为题材。小辑的主题和篇幅均适应了信息社会的阅读需求,简洁有力以小见大以线构面。文中看似“客串”的人物实则各具鲜明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故事背景多重信息以不同的方式汇集交叉,共同构成了对湘乡人民的生动真实的写照。刘向阳在该小小说集中所展现的写作风格随性而不失严谨笔调灵活生动常伴以方言体现了中国小说“随意录之不拘体式”的特点在取材、人物形象塑造和篇章结构的安排等方面均有突破。

灵性的取材书写湘乡人世沉浮

“人生更在艰难内,盛事年来不易逢”。《送爸妈一支玫瑰》中湘乡的底层人民经历着人世的起起伏伏享受过生活的灿烂也承受着命运的残忍。刘向阳并不局限于描写生活不易的表面而是用细致入微、跨越时空的取材展现出独特、富有启示性的特点。作者在该小小说集中的取材普遍源于湘乡人民在生活中的抗争他真实地将底层人民的生活展现出来展示出湘乡人民在困苦中的坚韧和勇敢、不灭的斗志以及人们之间真诚淳朴的感情充满了真实感和生活气息也反映出与人物发生各种关系的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

刘向阳在《送爸妈一支玫瑰》中的取材包括农村题材、都市题材、社会现实题材等。农村题材如《功夫》文中农民出身的主人公马慕阳虽无“大侠”之功却有“大侠”之风。人如其名他仰慕追逐着盛阳从平平无奇的少年、憋屈的打工人成长为现实中的“大侠”。面对嘲笑他不曾气馁生活冲刷他不曾泄气最后“达且兼济家乡”。马慕阳从底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有社会上大多数人不懈奋斗的影子取材真实而富有生命力展现出湘乡人民即使出身底层、生活艰难也能闯出一片天地的坚定信心。作者借最后的同学聚会将传奇的“大侠”拉下神坛融入人间烟火体现出“大侠”也感念同学之情最后“功成身退”升华主题。可见要成为“大侠”并不一定需要练成“绝世神功”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淳朴而善良的“大侠心”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

在都市题材如《剖鱼》中出身湘乡的王欣靠卖鱼过着困窘的生活身处难以出人头地的大城市一家人艰难度日。他也没有怨声载道而是真诚待人心怀感恩。王欣在自家温饱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捐出了自己的一大笔积蓄帮助修缮母校。王欣没有被生活磨平棱角永远心怀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和对母校的眷恋。文章结尾处,一句老伴对丁伯的嗔怪也满满包含着夫妻俩多年真挚深厚而细水长流的感情。如此取材展现出湘乡人民身处繁华都市生活不易但仍积极乐观感情的羁绊也并未因此消散反而更加深沉而珍贵。

社会现实题材如《野樱桃》一文。“野樱桃”是主人公张莲和宝生为生活而不懈奋斗的象征他们没有屈服于生活的压迫在画岭生根发芽。樱桃树从扎根到结果的过程暗示了父母的奋斗和女儿的无忧成长这是代代延续薪火相传是新生的希望。该文是湘乡普通农村家庭在艰难生活中不懈奋斗的缩影同时也呼应了该辑乡村振兴的主题。湘乡人民不会向命运低头、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以奋斗为底色绘就了一幅幅不屈不挠的人生画卷。这些取材平淡但充满灵性典型而深刻是湘乡人民在人世浮沉中淳朴感情的真实写照是正直素朴的人情美。

刘向阳在一篇篇不足千字的小小说中采用横截面的写作方式用最朴实的文字、人物之间简单的交流对话对人情的冲突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进行重造给城市生活中游刃有余的读者造成了一种陌生化的审美感受。他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细微之处挖掘人性的光辉与复杂取材于各种不同的在典型环境中人物与生活抗争的最平常的事件可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更能直观地展现出湘乡世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淳朴的感情使读者深受感动。

湘乡人民有着不屈的意志、勤劳的双手和一颗怀抱着希望和斗志的炽热的心。这放在金玉其外败絮其里的城市中显得尤为可贵。刘向阳正是清楚地知道这一点笔下的文章才如此真切动人。

作者聚焦时代变迁将人、事描绘为时代的缩影。刘向阳以灵性的取材为作品赋予了独特的审美感受也感染着读者让作品有了现实意义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立体的人物形象揭示湘民性格多面

故事中的人物是推动情节发生和发展的核心因素也是赋予故事真正意义的基石。从人物自身的审美价值来看人物形象应当具体而生动。当作品中的人物从人们已经了解的、期待着的行为状态中超脱出去在其言行中表现出比直接显露的性格特征更复杂、更深层的性格特点时这个人物就具有了性格的厚度也就是说变成了“圆形”人物。在《送爸妈一支玫瑰》中刘向阳深入剖析和描绘人物巧妙地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这类人物形象并非纯粹的“好”或“坏”而是充满了现实生活的气息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多元性。

刘向阳在《送爸妈一支玫瑰》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动作进行了生动而细致的刻画。通过为人物设计丰富的背景故事和经历设置各种冲突、矛盾以激发人物的情感和行动展现其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增加其立体感和深度。《最后一次行骗》中的中年妇女为给丈夫治病而倾尽所有。为了维持生活她趁卖馒头的摊位上只有小孩时用假钞购买馒头然而孩子们的纯洁天真让她心生愧疚最后选择归还钞票并决定不再行骗。这位中年妇女虽因生活无奈而犯错但她及时主动悔改使她的形象在文章末尾变得立体。

《爷们五题》中的九爷出身不好无妻无子。他对春枝动了歪心思但被拒绝后春枝的丈夫秋成意外去世九爷却在生活上主动帮助春枝。一次小米面临生命危险时九爷甚至不顾个人安危救下小米。尽管文末并未交代九爷的结局但九爷的形象已然饱满生动。九爷虽有过不良企图但他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善良和勇敢令人动容。

在《马良架线》中马良被老乡诱导偷高压电线后被警察抓获。他未能成为梦想中的优秀架线工却进了监狱。回家后他帮助家乡加装变压器让村庄变得更加明亮也找到了稳定的工作。马良反映了特定时代或文化背景下的普遍问题和现象。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绘和分析警示着读者为文章赋予了教育色彩。

人的性格是多变的多面的人物形象也应当是丰富的。人物是该小说集的灵魂为了赋予笔下的人物以生命。这类原型”人物为作品增添了不少现实主义色彩。在部分篇章中“圆形”人物往往以“反派”形象登场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这类人物的多面性随之逐渐展现出来或善良中带点小聪明或热情但又贪心,成为复杂现实的代言人带有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影子和特质。另外在上述篇章中作者还采用了“零度写作”的方式。在《送爸妈一支玫瑰》中刘向阳大多是以旁观者的视角不带入主观情感地客观表述故人物都真实地反映了现实饱满立体有血有肉让读者身临其境。作者选取的事例离现实并不遥远故事的主人公也不是触不可及文中“知错就改”的情节赋予了作品教育意义让读者自行评判感悟为人之道。

作者巧妙地借用这些平凡生活事例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角度塑造了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活在现实里而非人们的刻板印象里。立体的人物形象拉近了读者与文章的距离让读者对文章中的人物产生了认同感从而引发心灵的震撼令人回味无穷。

匠心独运的结尾展现世事无常

在《送爸妈一支玫瑰》中刘向阳多用开放式结尾。点到为止的开放式结尾是小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结尾方式其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作者不直接给出故事的结局而是由读者去发挥想象,通过自己的想象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

作者在大部分说中并非全篇采用全知视角也未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全部交代清楚,而是采用开放式结尾留白。这种由读者参与完成的“二次创作”往往会比单纯由作者“包办”的结尾更显魅力蕴含着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更大的信息量。就像小说《边城》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给读者留下的是深沉悠长的叹惋和绵延不绝的期盼。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不落俗套的结尾能给人欲说还休的感觉。以下便是《送爸妈一支玫瑰》中两类较为突出的结尾方式。

第一类结尾定格场景。作者在《戏味》中妙笔生花地利用双线并行“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般。莫雯伟有唱戏的天赋通过艰苦磨砺,去了大城市唱戏愈发炉火纯青与此同时幼时同伴小戈没有选择随波逐流出去打工而是克服种种困难留在乡村照管田地办得热火朝天。最后以送戏下乡大型活动为契机双线交叉。二人曾经步履维艰的生活曙光初现再次变得绚烂多彩曾经的坎坷挫折都化作了成长的垫脚石。他们如同各自生长的幽草虽经历风雨但愈发萋萋繁茂各自成就辉煌共同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发扬花鼓戏。结尾用寥寥数语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大舞台画面让人心生向往。

再如《伏鸡》里老夫妇俩为儿子、儿媳一年的好兆头捉鸡可年迈的他们已经力不从心。最后在全家人的配合下捉鸡成功。小说结尾用一组动宾词语将一家人处理伏鸡的场景定格,生活气息浓厚幸福溢于言表。以定格画面结尾既为文章增加了美感留下了想象空间也增强了文章感染力。刘向阳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对农事再熟悉不过。捉鸡虽是村里常见的画面作者以其结尾怀乡之情不言而喻。另外作者并非以哀景结尾而是借用正面例子,表明即使是快节奏的时代里也仍有人珍视和守护亲情传承孝道。

第二类结尾戛然而止。《留住青蛙》中的青蛙象征着乡村的自然环境所以要留住的不仅是青蛙更是大自然。文中两位主要人物扮演着矛盾的双方师与生的身份之间更是交织着一份深厚的情感纽带。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关系为故事增添了丰富的层次与深刻的内涵。故事的结尾作者用“哆嗦”表现出杨丽的震惊和羞愧。戛然而止的结尾堪称神来之笔既让读者意犹未尽留下悬念又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和文学感。

《送爸妈一支玫瑰》的这两类结尾模式各有千秋曲终奏雅情感的渲染充分而恰到好处,让文章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思想内核皆贴近所属篇章主题从中蕴含地对世事无常的描述也牵动着读者的心带给读者深深的共鸣,给读者以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使文章如虎添翼让平淡的话题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让读者沉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创作源于生活。《送爸妈一支玫瑰》出版时已是2024作品所描绘出湘民地对不公命运的抗争、真挚的感情和湘乡的美好表达的不仅是刘向阳对湘乡人民和乡村的喜爱更可以将其视为是作者对人们艰苦奋斗历史的回响对农村美好生活的怀念。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刘向阳是湘潭人,有着直接、真实的生活体验对湘乡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对湘乡的展现并非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而是入木三分。《送爸妈一支玫瑰》是他给湘乡的一封情书字里行间是对湘乡世界的告白。文章语言并不华丽甚至偏于口语化、方言化但情感丰富而真实。作者以强大的洞察力和深刻的见解让读者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他的创作绝不会止步于此。

责编:蔡矜宜

一审:蔡矜宜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