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旧址到公园式绿色街区,长沙·锦秀拾光是如何改变的?

肖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25 16:23:0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肖霄

长沙湘江西岸的锦秀拾光街区,老工业遗址之上,the yina自由餐厅安静“倚靠”岳麓山脚。红砖外墙,如画廊一般的餐厅,令人感慨“真时髦”。

锦秀拾光,曾经的工业旧面孔已变身为长沙的城市新地标。今年,the yina自由餐厅的对外营业,为这里再添一抹亮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春天里,沉寂许久的旧工业建筑群慢慢苏醒,迸发生机——坐落于原长沙锦纶厂,锦秀拾光的名字由此而来。

这里曾是长沙市锦尚家纺厂的老旧工业厂区,该厂区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它还是声名显赫的“长沙锦纶厂”,为长沙的重要轻工业基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衰败。2019年,老厂房改建工程启动,在基本保持原有建筑外貌的基础上,由市属国企长沙国资集团投资,打造公园式绿色街区。

作为长沙市首个老旧工业厂房城市更新试点项目,锦秀拾光规划定位为湖湘独一无二的潮集大市场项目,在制定整体规划时,优先进行业态定位、产业导入。项目总投资3.6亿元,建成区6万余平方米,商户数400余户,招商率达90%以上。如今市场年交易额近10亿元,为区域所在地每年带来税收近50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约4000个。

锦秀拾光在保留“工业老长沙”记忆的基础上,讲好城市烟火故事,在激发艺术创意和特色活力上“抠细节”。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探索实施“生鲜市场+商业街区”的独特模式,走出一条“新旧共荣”“宜居宜业”的发展之路。

原农贸市场采取“分期过渡、分片整改、统一管理、有序推进”的方式,通过市场改造、合理规划、提档升级、精细管理,全新的生鲜市场由此诞生。占地面积约1.44万平方米,有350余户商家,拥有新鲜蔬菜、应季水果、海鲜水产、家用百货等数千种民生产品。目前市场日均客流量约3万人、高峰流量达6万人以上,覆盖周边数十个社区,已成为长沙河西最大的生鲜市场。

商业街区则以“传承历史文化,保留城市记忆,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打造集文化创意、娱乐休闲、体育运动、亲子教育、智能停车、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公园式街区。2023年全面开园,业态涵盖办公、教培、文化、艺术、体育、演出、餐饮、酒吧、城市民宿等。

随着美澜东方艺术中心、远近咖啡、得意Smoke House美式烤肉、塔普网球、达丰艺术空间等涵盖美食餐饮、生活配套、休闲娱乐业态的知名品牌入驻,锦秀拾光变身厂牌“潮”中心,处处成为网红打卡点。这片“沉睡”多年的老工业厂区焕发出新的活力,再度熙熙攘攘。

历经风吹雨打的厂房仿佛在诉说着历史,游客们在旧工业建筑中行走,不时驻足拍照留念。在长沙,工业遗址重焕新生,如今有了越来越多生动的实践。

由三一集团8号厂房改建而来的湖南首家潮玩运动主题乐园“乐运魔方”,成为周边居民每天健身的秀场;曾经的湖南磷化工总厂被改建成电影小镇,变身为集遗产陈列、休闲创意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长沙油脂厂经过改造,成为融合历史记忆、文创市集、艺术展览和休闲娱乐的复合型文化空间‌……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工业旧址被开发利用、焕发新生,与长沙这座活力四射的城市一同成长。

责编:肖霄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