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共疗愈 温暖守初心——访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脑医·科教之星”曹慧

  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5-03-26 09:53:39

记者 蔡水潇 通讯员 杨文 石荣 视频 李霞

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精卫楼12楼心身医学科诊室内,总是弥漫着一种特别的宁静。在问诊过程中,心身医学科副主任曹慧仔细询问患者的生活细节,从睡眠饮食到社交活动,她耐心倾听,声音平和而富有同理心。面对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她总是以温暖的话语回应:“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们一起解决。”

在这个小小的诊室里,曹慧不仅是一个医生,更是一个倾听者和心灵的抚慰者。她用她的专业和关怀,为患者搭建了一个安全、温暖的空间,让他们在面对疾病和心理困扰时,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

从精神科到心身医学科:连接心灵与身体健康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建于2002年,前身为心身疾病科。很多人乍一听心身医学科这个名字,可能不太能分辨出这个学科到底能看哪些病,甚至对其治疗效果也有些许疑虑。

曹慧介绍,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是“心身同治”,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要求关注心理与身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兼顾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这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多种手段。具体而言,心身医学科的诊疗方向涵盖了焦虑、抑郁、进食障碍、失眠、躯体形式障碍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引发或加重躯体症状,如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在现代医学中,心身医学科如同一座桥梁,连接心灵与身体健康。它不仅是科室,更是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交织困境中的避风港。心身医学科融合心理学、精神病学和临床医学,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整体福祉,将心灵和身体视为相互影响的整体。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心身医学致力于通过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来帮助患者恢复心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从厌食到康复:心身同治,重塑生命的力量

“心身医学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帮助患者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力量。”曹慧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典型案例,其中一位17岁女孩的治疗经历尤为令人印象深刻。

处于成长期的女孩总觉得自己很胖,并严格控制饮食,体重急剧下降,出现失眠、月经失调、脱发等严重生理问题,尽管如此,她但仍然拒绝进食。曹慧回忆说:“她当时只有80多斤,身高却接近1米7,BMI低于17.5,情况非常危险。”女孩被送到医院时,已极度虚弱。曹慧和团队迅速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中医调理。然而,女孩最初对治疗非常抗拒,甚至拒绝进食和服药。曹慧意识到,要治愈她,首先要赢得她的信任。于是,她每天花时间与女孩沟通,倾听她的感受,给予心理支持。通过心理评估,曹慧了解到女孩内心深处的焦虑,来自家庭的关爱缺失。她觉得自己被父母忽视了,且在高二时,二胎弟弟的到来更是让她感到被边缘化。

曹慧和团队通过心理治疗,帮助女孩重新审视家庭关系,引导她认识到父母对她的爱并未减少。同时,他们还与女孩的父母沟通,让他们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经过三周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家庭支持,女孩不仅恢复了健康,还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她的体重开始回升,月经也逐渐恢复正常。曹慧说:“最让我欣慰的是,她开始重新接纳自己,不再因为体重问题而自卑。”女孩的父母也表示,心理治疗的效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从临床到进修:探索绘画治疗与内观治疗方式

2024年,曹慧凭借出色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历经层层选拔,成功获得2024年度赴日本进修的机会,主要学习了绘画治疗和内观治疗两种心理治疗方法。

绘画治疗是一种通过绘画表达内心情感和冲突的心理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那些难以用语言表达内心世界的患者。曹慧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掌握了绘画治疗的技巧,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她回忆说:“在日本的课堂上,我看到一位患者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恐惧和孤独,而这些情绪在他平时的对话中从未提及。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绘画治疗的独特价值。”她发现,绘画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内心世界,从而为心理治疗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内观治疗则是曹慧进修期间的另一大收获。这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引导患者进行自我反思和内心对话,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内心深处的问题。曹慧亲自体验了内观治疗的过程,她描述道:“在内观治疗中,患者被引导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从第三者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情感。这种反思过程帮助患者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力量。”曹慧深受启发,认为内观治疗能够帮助患者从更全面的视角看待自己的问题,从而实现自我成长。

5个月进修结束后,曹慧带着所学回到国内,并积极推动内观治疗和绘画治疗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她希望通过这些先进的心理治疗方法,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治愈。

从临床中发现问题,从科教中探索答案

曹慧是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在读博士,也是硕士生导师。她从事精神科诊疗和心理治疗工作十余年,擅长焦虑、抑郁、失眠、双相情感障碍和进食障碍等精神疾病的诊疗,熟练掌握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绘画治疗和内观治疗等多种心理治疗技术。

在科教与学术影响方面,曹慧专注于抑郁障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厅级课题项目10余项,其中主持省厅级课题4项,发表40余篇SCI论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1篇,一篇为高被引论文,主要围绕大数据分析、基因分析、肠道菌群及炎症等方面开展相关科研工作。2024年,曹慧荣获长沙市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医学青年人才”,并获医院“脑医·科教之星”称号。

目前,曹慧还在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2名,其中2名研究生荣获湖南中医药大学优秀毕业生。作为PI主持一项抗抑郁药物临床试验并顺利完成。与此同时担任湖南省抑郁障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医院抑郁症数字化诊疗实验室副主任。学术任职上主要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委员、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家庭与青少年分会干事、湖南省老年医学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副主委等。

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在科研中探索原因与解决方案,在教学中教书育人,曹慧认为,这种集临床、科研、教学全面发展的职业理念,更有利于不断提升新技术新项目,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科学的诊疗方案,带来更好的疗效,同时也为精神卫生学科发展贡献她的光与热。

责编:王思贤

一审:王思贤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