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吃多竟致腹痛?品“舌尖上的春味”,别忽视隐形的“健康陷阱”

  上观新闻   2025-03-27 07:40:56

春菜尝鲜正当时。

诊室里,32岁的陈女士捂着肚子讲述自己的“尝鲜经历”:连续三天用春笋烧肉,第四天清晨突发剧烈腹痛。另一头,65岁的张阿姨则兴奋地展示她的“通便秘籍”——每天一碗荠菜豆腐羹,肠道通畅无忧。

这两个案例颇具代表性。要知道,春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科学认识纤维的双重属性,合理食用才能让肠胃健康无忧。

纤维的“双面人生”

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纤维和不可溶性纤维,两者作用机制不同,适用人群也大相径庭。

■ 肠道健康的“黄金搭档”

可溶性纤维指那些在水中能形成黏稠胶状物质的纤维成分,这些纤维主要存在于水果、豆类、燕麦、大米和大麦等食物中。其分子结构为多糖和寡糖,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增加胃肠内容物的黏度,有助于减缓食物在肠道中的消化速度,增加饱腹感,减少脂肪和糖分,降低胆固醇。

不可溶性纤维指那些在水中不溶解、不形成胶状物质的纤维成分,这类纤维主要存在于全麦食品、谷皮、坚果、蔬菜等食物中。其主要由纤维素、木质素等组成,在胃肠道内不易被消化酶降解,从而能够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以春笋为例,作为春季时令蔬菜,春笋富含膳食纤维,可溶性纤维占30%,阿拉伯木聚糖可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比例;不可溶性纤维占70%,通过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可使便秘风险降低30%。若过量摄入粗纤维可能造成肠壁摩擦系数增加,提升肠梗阻风险人群术后发病率。食用春笋还要注意过敏反应,小部分人群可检测出竹笋特异性IgE阳性。因此,食用春笋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 隐形的“健康陷阱”

当患者处于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时,在饮食选择上需谨慎对待粗纤维食物,过多摄入可能不利于肠道黏膜的修复和稳定,会加重肠道炎症反应和损伤。

韭菜中的硫化物会使胃酸分泌量瞬间提升60%。对于胃溃疡患者而言,胃酸分泌过多会对胃黏膜造成更大刺激,不利于溃疡面的愈合。

要提醒,若患者出现腹痛加重、血便(潜血试验阳性)、持续性腹胀(腹围增加)等,应立即停止高纤维饮食。

春日尝鲜有方

某社区调查显示,在突然增加纤维量的人群中,约68%会出现不同程度腹胀,持续时间平均4.2天。春天尝鲜,也要掌握方法。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要注意黄金搭配法则。每日纤维摄入量应控制在25克到30克之间,约等于“春笋200克+荠菜150克+燕麦50克”。与此同时,要搭配足够水分,每增加摄入5克纤维,饮水量就要随之递增200毫升,避免纤维结团而引发肠梗阻。

若本身肠胃比较敏感,则建议采用改良版吃法。比如,春笋切片后先焯水3分钟到5分钟,可以去除60%以上草酸,降低胃刺激;马兰头切碎煮粥,可减少粗纤维对肠道的机械损伤;韭菜可以与鸡蛋同炒,蛋白质可中和硫化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可采取渐进策略,每周递增纤维量不超过5克,适应期持续2周到4周。

另外,有部分人群要对纤维说“不”。比如,对肠梗阻患者而言,纤维可能加重其梗阻症状;消化道术后3个月内的患者,纤维可影响其吻合口愈合;急性胰腺炎患者,纤维可能刺激其胰液分泌。

当然,纤维并非肠道健康的万能钥匙。若发现伴有报警症状和体征改变,包括发热、体重下降、便血或者黑便、贫血、腹部包块以及其他不能用功能性疾病解释的症状和体征时,应作相关检查以彻底明确病因;若新近出现持续的排便习惯改变(包括便秘、腹泻、大便性状改变等)或者症状加重、有大肠癌家族史、年龄40岁以上,建议尽早进行肠镜检查。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切莫春季贪鲜。

小贴士

问:如何判断自己的肠道类型?

答:当排便频率<3次/周,并伴有腹胀、肛裂等症状时,肠道特征可判断为便秘型,推荐不可溶性纤维;当排便频率>3次/日,并伴有腹痛、肠鸣,可判断为腹泻型,饮食以可溶性纤维为主。

问:哪些人群适合食用春笋?

答:便秘型肠道人群适合多吃春笋。其次,体重管理人群也可多食用春笋。

春笋热量较低,且其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在胃肠道内不易被消化酶降解,食用后会增加饱腹感,有助于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在控制热量的同时,还能维持正常的胃肠功能,助力体重管理。

问:便秘型肠道人群吃春笋时要注意啥?

答:对于便秘型肠道人群而言,有些食物不适合与春笋一起吃。比如豆腐等豆制品,羊肉,柿子、黑枣等富含鞣酸的食物。最后,饮酒也要适量,否则与春笋一起,容易引起肠道反应。

问:吃纤维后放屁增多正常吗?

答:只要不伴有其他严重不适症状,都是正常的,日常可以通过调整纤维的摄入量和种类给肠道一个适应过程。

如果放屁增多的同时还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确定是否存在其他健康问题。

问:胃食管反流能吃春菜吗?

答:胃食管反流患者应避免摄入韭菜等刺激性蔬菜,可选择南瓜(低酸高纤维),避免采用油炸、油煎等方式,建议采用清炒、水煮等清淡的烹饪方式,并在餐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

(作者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

责编:戴蓉

一审:詹娉俏

二审:朱晓华

三审:赵雨杉

来源:上观新闻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