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好园区”的“娄星样本”@湖南日报观察头条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28 08:32:02

产业链上“建群”,创新链上"组队",构建协同发展共同体,解密中小园区奋进突围之路——

“五好园区”的“娄星样本”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 俊 李梅花 通讯员 申晔军 曾伟业

大地回暖尽芳菲,踏春赏花正当时。3月26日,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涟滨西街,娄底市娄星区春光灿烂。湖南宏旺厂区周边,连排的樱花婆娑摇曳,映衬出产业繁华。2012年11月,娄星产业开发区挂牌成立,12年来,这里的每一天都在精彩蝶变。

(湖南宏旺年产96万吨高牌号硅钢项目厂房一角)

3月25日,湖南省2024年度“五好”园区创建综合评价结果揭晓,娄底市娄星产业开发区排名位列大湘西地区省级园区第1名、省级园区前10,并跻身湖南省2024年度产业园区20强,实现三年三级跳。作为一个“年仅”12岁的园区,是什么让它以“黑马”姿态在国家级经开区与省级重点园区林立的经济发展版图中不断突围?它又是凭借何种密码实现从借鉴经验到经验复刻的嬗变?

应运而生——

十二年乘风破浪

2012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娄星工业集中区,后更名为娄星产业开发区。谁也不曾想到,“初出茅庐”的娄星产业开发区,短时间内能跻身全省园区第一方阵。

(娄星产业开发区鸟瞰图)

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基础的新园区该如何建设?

规划先行,被放在首位。娄星产业开发区始终依托紧邻涟钢的区位优势,深入研究涟钢的产品类别,从中找到突破口,确立了以钢铁新材、节能环保为主的“一主一特”产业方向,同时建立一系列刚性约束机制,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错位发展。

规划设计之初,园区就秉承适度超前原则,“先规划后建设、先基础后产业”,有序推动土地资源综合价值最大限度发挥。

一张规划图,十年精耕细作。娄星产业开发区一直“沉下心”深耕属于自己的那片地。直至2023年,随着爱派尔的引进,娄星才对这片土地再规划,通过聚焦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加快重点区域腾笼换鸟,重点产业凤凰涅槃,重点地块产业重塑,紧跟“五好”园区创建要求,提出以钢铁新材、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制造为“一主一特一新”产业集群新格局,描绘出产业新版图。

(娄星产业开发区创业孵化中心。 王智雄 摄)

规划定位好,园区在新的赛道上快速超车,点燃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激情。2023年3月,省重点项目湖南宏旺年产96万吨高牌号硅钢项目投产,并成功下线湖南省第一块高牌号取向硅钢,填补省内空白;2024年8月,由湖南爱派尔生产的首台数控五轴加工中心下线交付,填补娄底工业母机制造空白,抢进全省智能装备制造赛道;2025年,湖南宏旺三期厂房“骨架”成型,建成全国单体规模和技术领先的取向硅钢铁芯工厂;占地700余亩的钛材及深加工产业园已完成300亩土地平整,成为娄底千亿级钛材料产业的重要一环……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老树发新芽”;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新树开新花”。园区集聚钢铁新材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32家,202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2.94亿元,同比增加29.93%;节能环保产业链规上企业30家,202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3.44亿元,同比增加7.49%;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1+N”智能制造产业园初具雏形。“一主一特一新”三大产业链共完成产值198.1亿元,对娄星区规模工业贡献率达八成以上。

园区速度——

十二年乘势而上

湖南宏旺缔造硅钢产业“三级跳”奇迹:14个月实现从签约落地到竣工投产;12个月内构建“优质牌号和无取向普通电机用硅钢到新能源汽车电机用硅钢”的全品类矩阵;又用不到1年的时间,成功开拓硅钢高端需求市场。这不仅刷新了项目建设的“娄星速度”,更是内陆园区紧追时代浪潮的乘势而上。2024年,由宏旺生产的取向硅钢产量达24万吨,位列全国第三。

(湖南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行车正在搬运硅钢卷。 吴永华 摄)

纵观娄星产业开发区的“成功密码”,追新逐高勇攀巅峰是不懈追求。

娄星产业开发区瞄准三类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加大先进材料产业谋篇布局,变“捡到篮子里就是菜”为“提着篮子选好菜”,形成“引进一个龙头,聚集一批企业,形成一条产业链”的集群发展效应。

硅钢,被称为“钢铁皇冠上的明珠”。聚焦娄底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战略定位,娄星产业开发区不断提升“首位度”,着力当好“排头兵”,在硅钢领域超前谋划、强力作为,与娄底经开区、娄底高新区一起,成为“材料谷”建设的“一核两翼”。

瞄准硅钢产业链上下游,依托企业招引下游电机、电力变压器、家电等产业,成立娄星区“三电”产业专班,推行区领导挂帅招商机制,构建“政企联动、互促双赢”的“大招商”模式。2024年,工作专班共外出招商122次256天,走访企业389家。

园区——特色“园中园”——产业集群……像“套娃”一样层层赋能、环环相扣。让人不禁疑惑,每一个细分的产业园,是如何锚定主攻产业,找准主攻方向的?

翻开“三电”招商成绩单,湖南宏旺落地,引来海泰精工、越展电力等“三电”企业;大美智造年产50万套硅钢电机外壳及2万吨工程机械配件项目投产;大美智造入驻后,招引了湖南昭明、湖南尊纳等企业;莫德曼机器人将总部搬迁至娄星区……已签约项目33个,签约金额130.35亿元,已开工21个。

(爱派尔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园南区)

仅仅这样,远不能满足雄心。园区用好链式招商关键一招,不断壮大产业图谱。经产业链招商,爱派尔集团投资建设的智能装备制造项目落户园区,直接带来一条完整产业链——从铸造、精密加工、核心零部件生产到整机组装,爱派尔产业园集聚智能装备制造全产业链。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园区生产的智能装备,85%以上关键零部件可实现“园内造”。

立足产业链发展,产业从“一枝独秀”实现“花开满园”。眼下的娄星产业开发区,硅钢产业园、电机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新材料、新装备制造等产业加速推进,呈现多点开花态势,一个区位优势突出、上下游高度关联、产业特色鲜明、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已然成型。园区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获批湖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优质环境——

十二年乘胜奋进

口碑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引进企业,是基础工作。园区的核心目标是,留住企业、发展企业,让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产业项目犹如一粒粒种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产业链向阳而生、向外突围,构建起“乔灌草”共荣共生产业生态。

(2024年第二届湖南省先进制造新材料博览会暨娄底市硅钢国际精准采购节在娄星产业开发区举行)

企业发展如何,考验的是园区在政策、管理、服务效率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娄星产业开发区以超常的奋斗精神创造了非凡成就,打造了政企共生共荣的发展共同体,把企业事当自家事,想企业之所未想。这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正是娄星产业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密码。

大项目在,好项目在,园区的未来就在!

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娄星产业开发区把优化服务作为第一责任、把问题解决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打造 “找得到人、听得懂话、办得了事”的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放管服”改革力度,组建专业队伍,为项目落地、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等提供全链条服务、全要素保障、全周期管理,形成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服务体系。全流程“帮代办”模式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2024)。

“项目落户以来,从厂房选址到要素保障,从审批办理到政策兑现,娄星产业开发区工作人员不遗余力全程跟进服务,让我们对新生产基地的建设和投产充满信心。”湖南爱派尔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宝华说。

“投资娄底,心里有底;选择娄星,充满信心。”湖南宏旺执行董事刘慧丹表示,娄星产业开发区的营商环境“超乎想象”。

以营商环境之优谋发展之势,一批批新项目接踵而至落地,入驻项目持续“加仓”投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湖南利钢6年一期建设到第四期,产能增长5倍,产值销售增长6倍;湖南宏旺“一年一个台阶”,产值从14亿元快速攀升至35亿元,目前已落子三期、四期项目,正布局五期项目,向硅钢下游产业——变压器铁芯加工领域延伸,并提升新能源汽车用硅钢产能、拓展非晶合金业务;海特科技、五号动力扩建二期,园区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

十二年,砥砺奋进,乘势而行;十二年,厚积薄发,正当青春。

从夹缝中生存,到产业新星,折射出娄星产业开发区奋进担当、创新争先的强劲势头。登高远望,踏歌而行,围绕“五好”园区创建目标,园区的发展之路走得踏实而有力,园区的创新之路走得昂扬而坚毅,园区的品牌之路走得奋发而自信。未来,娄星产业开发区将继续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主动融入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展开发展双翼,立志蓝天长空,奋力翱翔于经济发展的浪潮之巅,以一域之光为娄底经济腾飞添彩,书写新时代产业园区跨越发展的精彩华章!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3月28日11版)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