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卓芳 向海林 张泽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28 09:51:40
谢卓芳 向海林 张泽鹏
湘江奔涌,时代潮动。
3月28日,湖南长沙将迎来一场国家级盛会——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这是湖南首次承办国家级产业承接转移活动。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湖南以“一带一部 湘聚共赢”为主题,向世界敞开怀抱,展现其承接产业转移的雄心与底气。
从大湾区到湘南,一条牛仔裤跃迁故事日新月异;从荒芜之地到千亿汽车城,湘潭与吉利的共生之路越走越稳;从传统制造到智能计算,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三湘热土,正以开放之姿、创新之力、务实之举,在产业转移的浪潮中锚定方位,书写中部崛起的时代答卷。
繁忙的岳阳城陵矶新港码头。 易昂 摄
“时”之机: 国家战略下的湖南使命
3月24日凌晨4时,常宁市湘南纺织产业基地的车间灯火通明。自动裁床的激光划过牛仔布料,发出“滋滋”轻响。28岁的质检员刘敏(化名)手持扫码枪,快速核对每一条牛仔裤的工艺标签。“这批货中午就要发货,不能有丝毫差错。”她身后的仓库里,成箱的牛仔裤堆成蓝色小山,等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坡。2017年,广州增城、新塘的牛仔服饰产业掀起向内地迁移的浪潮。常宁抓住机遇,凭借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水资源以及政策扶持,政企双方一打照面,便“一见钟情”。大家都瞄准同一个目标——打造千亿纺织产业链、建设全产业链的纺织服饰产业集群。
作为我省湘南湘西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示范项目,短短两年,湘南纺织产业基地吸引34家服饰企业入驻,建成近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基地分三期建设,达产后年产牛仔服饰预计15亿件,年产值1000亿元,年出口贸易额500亿元。常宁,这座以“世界铅都”闻名的中部小城,又成“牛仔之都”,成为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样板间”。
位于湘潭经开区的吉利汽车制造基地,工人加紧赶制订单,满足市场需求。辜鹏博 摄
常宁的“逆袭”,是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缩影。当前,全球产业链面临“双重挤压”:发达国家推动高端制造业回流,东南亚争抢中低端产业,我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需求迫切。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命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推动产业有序梯度转移”。
产业转移,是经济规律使然,也是国家战略所指。湖南,恰处于这场变革的风口。
作为长江经济带与中部崛起战略的交汇点,湖南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坚实的产业基础,逐渐成为产业承接转移的“黄金腹地”。
湖南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京广、沪昆、渝厦高铁在长沙交汇是中国唯一的“米”字型高铁网,兼有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叠加优势。这种独一无二的区位禀赋,让湖南成为贯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四大增长极的“超级联系人”,有助于企业产品快速到达国内外市场,降低物流成本。
坚实的产业基础,为省外企业落地生根提供肥沃土壤。目前,湖南已培育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5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前列。这些产业集群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有助于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湖南也是一座“人才高地”。全省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和125名湘籍院士,为各行业源源不断输送专业技术人才,构筑起科技创新的坚实支撑。
目前,衡阳、郴州、永州、邵阳、怀化、湘西6个市州建成“湘南湘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岳阳、常德、益阳、衡阳、郴州、永州、娄底发展成“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越来越多的外省企业将关键工序、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布局湖南。
根据省商务厅数据,2024年全省13条重点倍增产业链共新引进2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99个,投资额6353.3亿元。湘西湘南产业转移示范区累计直接使用外资3.12亿美元,占全省29.3%,逐步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蓝山县皮具箱包科技产业园。彭华 摄
“势”之能: 以湖南优势构筑产业高地
在怀化国际陆港,龙门吊的轰鸣声昼夜不息。“每天约有4000多个拉杆箱从这里出发,发往中东、南美、非洲等地区。” 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箱包专班主任杨帅介绍。
2023年5月,怀化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国际箱包之都”,将箱包皮具产业定位为临港工业区的第一产业。同时,推动该产业纳入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范围,制定出台支持箱包皮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
短短两年,怀化箱包产业从无到有、异军突起。2024年全市新引进产业项目102个,链上企业达142家,产业链总产值达30.12亿元,基本形成了涵盖箱包成品以及拉杆、轮子、里布、色母、拉链、织带、皮条、包装、外贸、电商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在此之前,怀化箱包产业基础薄弱,当地为何如此钟情这个产业?
“箱包产业高度契合‘怀化气质’。”杨帅介绍,一方面箱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怀化劳动力资源丰富;另一方面,箱包也是外向型产业,对外出口需求高,依托怀化国际陆港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运输成本明显优于其他内陆城市,基本和沿海城市持平。
这揭示了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逻辑——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也绝非简单的空间位移,而是“量体裁衣”的深度重构。
江华瑶族自治县经开区,湖南丰辉电机有限公司车间,返乡务工人员在蜗杆轴驱动电机生产线上忙碌。郭立亮 摄
衡阳重点承接科技创新型企业,形成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为特色的产业链;
永州以电子电镀产业为切入点,全力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郴州告别一矿独大经济格局,逐步转向国内一流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生产基地……
全省各地积极承接沿海及粤港澳产业转移,在吸收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外溢产能的基础上,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省工信厅厅长王卫安表示,在“一带一部”的黄金坐标上,湖南正以链长制为引擎,构建“链主领航、链长统筹、链生态赋能”的产业协同新范式。我们将紧扣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强化创新驱动与要素保障,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中,着力打造“韧性强、安全度高、协同效应显著”的现代化产业链群。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政策,从反平台资本垄断、规范和提升中介服务、从严从重整治政府失信行为等方面着手,尽全力让客商来湘投资无后顾之忧。在2024年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活动中,湖南、长沙均位列全国前十。
省商务厅副厅长刘素月透露,我省正在开展企业综合运营成本分析调研,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建议,不断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着力打造湖南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独特优势。
怀化国际陆港。王森 摄
“为”之策: 高能级平台释放新机遇
近年来,工信部在全国各地举办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系列活动,引导国内产业有序转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
风正扬帆,承接产业转移,湖南发出热情邀约。
3月28日—30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将在长沙举行。活动聚焦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湖南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新机遇。
本次活动将采取“1+4+N”的形式举行,包含开幕式、项目签约、我省特色优势产业链专场对接等主体活动,院士专家、国内头部企业代表将悉数到场,规模将达到1500人左右。
“找准湖南‘契合点’,坚持项目为王。”省工信厅副厅长陈晖介绍,组委会多次赴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承接方向地区,立足自身产业基础条件和发展所需,围绕产业集群培育和重点产业链建设,强力推进产业招商和项目引进。
活动期间将举办产业转移合作签约仪式,落地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合作成果。本次引进的项目多涉及我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智能计算、新材料、航空航天及北斗等领域。
一列满载百货、零配件、日用品、电子产品的中欧班列,从长沙国际铁路港出发,前往波兰马拉舍维奇。辜鹏博 摄
据了解,目前已有一批意向项目正在加紧推进。比如总部位于北京的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望城经开区投资10亿元,建设华中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主要用于LED智显装备生产线、5G智慧照明装备、光电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等产品的研发及生产,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年税收6000万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签约项目顺利落地,我省建立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定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同时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助力企业快速成长,让项目不仅能引进来,更能留得住、发展好。
截至目前,本次活动已收集省外转移项目337个,意向投资总额约3086亿元。
机遇与挑战始终并存。区域竞争加剧、环保约束趋紧、高端人才短缺等问题,考验着湖南的智慧与定力。眼下,湖南正在积极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以产业链为抓手科学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400万湘商是我省产业转移的重要力量。”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开展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湘智兴湘等系列行动,办好“港洽周”“沪洽周”和“欧洽周”等重大区域经贸交流活动,搭建起连接全球湘商湘才与湖南发展的沟通桥梁,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扎根湖南。
风起时,势已成。当时代机遇的东风拂过三湘四水,这片红色热土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坚实的步伐,让每一次跨越山海的迁徙,都成为共生共荣的启程。
责编:黄利飞
一审:黄利飞
二审:曹娴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