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11:02:17
新湖南客户端3月28日讯(通讯员 周家庄 吴萍)“农村始终是消防工作重点和难点”。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河口苗族乡杨家寨村村民胡美娥提出的“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全面提升农村消防基础能力”建议,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近年来,绥宁县消防救援大队缜密研判、科学谋划,针对农村木质建筑密集、消防基础薄弱的现状,积极构建集硬件、队伍、宣教于一体的“大屋场消防模式”,用行动守好了传统古村落,护住了旧时光。
夯实硬件基础,完善生命防护网
地处湘西南的邵阳市绥宁县有不少传统村落。一栋栋全木结构房屋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记忆,但也因建成年代久、耐火等级低等问题,成为防火重点。
“老李头,村里消防管网通水了,快来试试!”清晨的雾霭中,绥宁县长铺子乡道口村村民杨军站在新落成的消防器材柜前,招呼着路过村民。顺着他手指望去,红色消火栓微光闪烁,蜿蜒的管网如同生命脉络般延伸至村落每个角落。这正是绥宁县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
2024年,绥宁县政府针对长铺子乡道口村、关峡乡大园村等5个列入传统村落名录、属省保国保单位且100户以上人口集中的村落开展消防基础设施改造工作,全力提升传统村落火灾防控能力。因各地基础建设、经济发展程度不一,绥宁县按照“模版参照、按需建设、因地制宜”的原则,多次实地走访查勘5个试点村落,摸清症结、厘清思路。最终,在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帮助下,5个试点村落消防基础设施改造有序推进。
“村里都是老房子,以前总担心发生火灾,夜里听到一点响动就吓得不行。”村民刘阿姨感慨地说,“现在村里修了消防水池,家家配了灭火器,日子安心多了!”目前,长铺子乡道口村已完成改造,新增1个高位消防水池、11套定点消防器材柜及相关器材,14个新增室外消火栓,敷设1300余米消防管网,实现“水源覆盖、器材触手可及”。此外,其他试点村落改造也在按计划同步推进。
建强消防队伍,锻造“应急先锋军”
乡镇专职消防队和村(寨)志愿消防队,作为扎根基层的消防力量,是应对突发火灾风险的首道防线,更是火灾初期高效处置的关键环节。在一个骄阳似火的盛夏午后,大屋场村头王建国家的柴房突然燃起熊熊大火。干燥的气候与肆虐的风势,让火势迅速向主屋蔓延,情况万分危急。消防救援人员
“请注意安全,我们马上赶到!”接到报警后,乡镇专职消防队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奔赴火灾现场。队员们分工明确,紧密配合,迅速展开扑救行动。在扑救过程中,一名消防员小腿不慎被火焰烫伤,现场的张大爷目睹这一幕后,立即取来自制的烫伤药,小心翼翼地为其敷上。“他们也是普通人,面对大火哪能不害怕?可为了大家,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张大爷心疼地说。
为进一步强化基层消防力量,绥宁县消防救援大队针对全县16支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开展了全面系统的集中轮训,通过“理论+实操”的方式,对执勤备战、初期火灾扑救、装备器材使用保养等内容进行手把手教学,确保应急消防力量“拉得出、打得赢”。数据统计,2024年全县火灾发生率同比下降16.17%,村民消防知识知晓率提升至92%,大屋场未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
提升防范意识,培养“消防明白人”
当悠扬苗歌的调子碰上消防知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绥宁县消防救援大队用一场"戏曲进乡村 消防伴你行"特色活动告诉你答案。“竹板打得啪啪响,消防知识听我讲……”在绥宁县李家团村戏台上,几名身穿消防救援服的演员们,将消防安全要点融入朗朗上口的词句中,抑扬顿挫的韵律让观众听得入神。随着现代舞蹈《我们都是消防人》、消防员之歌《人民有我》、黄梅戏《女驸马(消防版)》等节目轮番上演,现场的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这送戏下乡的活动,既能欣赏经典戏曲节目,又能学到实用消防知识,看得太过瘾了!”现场的观众忍不住感慨道。自2024年起,绥宁县消防救援大队便与县文化馆紧密协作,精心创作一系列融入消防元素的文艺作品,并深入各个乡村开展巡演。节目巧妙地将消防元素与艺术表演融合,涵盖地方戏曲、快板、歌舞等多种形式,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将消防安全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
“我们会走遍全县200多个行政村,把消防知识送下乡、送上门。”大队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将会不断创新消防宣传形式,与群众携手守护辖区平安。面对当前农村地区较为突出的火灾隐患问题,邵阳全市齐心协力,精准施策。2025年1月,邵阳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和冬春季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全力推进砖木结构房屋等低设防场所的火灾防范工作,为农村消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责编:熊泊宇
一审:熊泊宇
二审:刘双
三审:谭登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