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28 17:50:54
文|吴桂元
“春风”过后,满世界的油菜花,像打了激素一样,争相盛开,美得让人窒息。田野里一朵朵金黄灿烂的油菜花如仙女下凡,招来无数城里人拖家带口的围观。无论男女、无论年龄,个个像舞蹈家、表演家模样,把整个身体融入到大自然的馈赠之中。
农改后的村庄,油菜花的盛况更广阔,更加迷人。伴随着洞阳河美丽乡村建设的铺展,到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小桥流水,木制栈道以及茂密的枫杨柳,是休闲和漫步的好去处。无论走着还是坐着,一抬头就可以仰望到那祖祖辈辈不屈的脊梁——洞阳山。
3月23日,应“道远书院”程院长之邀请,一行几十人登顶了洞阳山、道教“二十四洞天”“洞阳水库”“苏氏大庙”,以及美丽的“洞阳塅”现代化农田。最后回到别具匠心,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道远书院,仰慕明清古老的建筑、领略华夏的琴棋书画、品尝“洞天小筑”的精美餐食、观赏各类奇石花木。最后感受池塘夜色的美景,顿感流连忘返。
“大道至简,行稳致远”,书院创办十几年来,用简单的道理,展现书院特色文化;以踏实稳健的步伐,征服了来这里学习的各类英才。实现了他们的目标、净化了他们的心灵、领悟了人生之哲理、让繁杂的世事变得通畅,让困惑的灵魂有所寄托。红鲤游弋、鸟语花香、三峡奇石、古樟韵景,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有机结合。
古往至今,各路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对洞阳山名诗名句,对洞阳山的描述也是百家争鸣。当地老百姓却把“九龙山”理解为洞阳山,真实的洞阳山是由“九龙山、白石尖、九溪洞、九圣仙、云峰台、砰山”等合称为洞阳山脉。其中最高峰为白石尖,海拔为778.3米,坐落于洞阳镇与葛家镇、长沙县的江背镇交界处,是浏阳西北部的第一高峰,该山峰因最高山顶有一块巨大白石而得其名。
洞阳山下,于1958年修建了一座洞阳水库。其水系发源由二条溪流所组成:一条九溪洞;一条是小洞与观前,也就是白石尖山脉。这里山清水秀,有洞天福地之美称,相传隋朝时期,宁、刘二真人在此得道,隋炀帝敕封洞阳山为道教法门圣地,并被封为全国第二十四洞天。公元617年,隋恭帝杨侑游洞阳山后,兴致极佳逐题诗曰:“依洞沐阳煦龙体,峦峰彼伏胜境仙”。洞阳山与道教二十四洞天在历史的长河中,巍然矗立在中华大地上。
除了历史现存的各类文史记载外,民间相传着另外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传说。让我们静下心来,穿越时空,从新的角度,了解一下洞阳山的来龙去脉以及她饱含几千年文化缩影与感染力——
相传在隋末唐初期间,海龙王小太子在未经龙王同意下,私自隐居在洞阳山的“龙洞”内(现为九溪洞)修心养性,好不自在。不巧,没几年后染上了一种怪病,全身瘙痒无法治愈。海龙王得知此事后暗自窃喜,逐派在洞阳山炼丹的“药王”孙思邈神医前去探秘,并要求他想尽办法劝龙太子回到龙王身边,继承大业。后经孙思邈医治后,龙太子身体渐渐恢复了八成左右,但始终未得痊愈。这实际是孙思邈的一种欲擒故纵的战术,目的就是想逼迫龙太子回到龙王身边。在万般无奈之下,龙太子终于答应了龙王,回归大海……
在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龙太子起身“回家”。为了不扰民,不伤民,龙太子化成了九只鸡,飞经九溪田莊黄泥塅,停留了一下,经现在的洞阳水库之路线,准备一跃飞腾带走九龙山。正巧有一痴傻小伙夜起小便之时,发现眼前一道道闪电,一层层气浪,一声声雷鸣呼啸而来,吓得他尖叫起来,连喊带叫,把整个村庄人都惊醒了。本来龙太子是计划移走九龙山放入大海里,移来砰山至现在横山所在地,使洞阳河成为一条大河,砰山为大河的挡水坝址,使这里成为一个“三府二县”之福地,以报答这里的老百姓对它的修养之恩德。不曾这个意外的出现,让它措手不及,一时来不及思考,刚刚移动的九龙山,就此停顿下来。为了不让更多人知道,也不想太多的扰民,于是它就穿地而进入了湘江。在它穿越的地方,位于现在洞阳水库大坝下方500米处的“灵头崖”。据说省里来过地质专家,均未探测到灵头崖的深度与长度,成了一个永远的不解之谜。目前,九龙山与水库大坝间距约为200米左右,正好印证了这个传说。灵头崖也真实地存在那里,几千年的风雨,使洞阳山的生命更加神奇与伟大。洞阳山古木森森,云雾隐约,确实恍如仙境一般。
如今的洞阳山,在二十四洞天,洞阳水库,洞阳河的衬映下,更加美丽动人。明初期间在洞阳山下设置的“枫浆桥”急递铺,享有五曲拱桥的枫浆桥是长浏驿站中最为繁华,长路漫漫,枫浆桥成为了无数陌路人短暂的家园。1885年,枫浆桥迎来了一位历史性的的人物,他的一首五律《枫浆桥晓发》的诗句,成为了洞阳山的一道文化名片,让无数游子对家乡无比的眷恋与思念。大侠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悲伤与敬仰。
洞阳山,在新中国成立前,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及名人志士。有苏鳌、苏鲁、李信三位开国将军,以及先后被评定的340名英雄烈士。他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为新中国成立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如今在洞阳山这块沃土上,更是人才辈出,金阳新城彰显着朝气蓬勃,兴旺昌盛。
洞阳山,道虽远,行则将至。
责编:蔡矜宜
一审:蔡矜宜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