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倜 湖南日报 2025-03-28 18:52:58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娄艺娜 王静 罗雨佳 杨燕
“动物致伤后,潜藏的风险远超想象,绝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的伤口感染、狂犬病以及破伤风。”3月28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共卫生科副主任王婷提醒,春季动物活动频繁,性情躁动。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谨防被动物致伤。
王婷介绍,科室近期收治的一名被猴咬伤的6岁儿童便是患者之一。患儿伤口出血较多,且靠近中枢神经。好在经医护团队及时处置后,顺利使其转危为安。
“猴类、犬类、猫类、啮齿类等动物的口腔、爪子和分泌物都可能携带多种病毒,人类感染后会引发多种疾病,甚至威胁生命安全。”王婷提醒。
“动物致伤后,首先应保证生命安全,评估生命体征后再进行妥善处置。”王婷告诉记者。
她提醒,受伤后,要尽快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并用碘伏消毒。若有明显出血,则需先压迫止血。切勿挤压、吮吸伤口,视情况进行清创缝合。并且,立即前往24小时动物致伤门诊评估分级诊治。
“要全程观察、监测发热、头痛等异常症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警惕B病毒、破伤风等致命感染。”王婷说。
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需进行心理治疗干预。
“例如,如果被蛇咬伤,要立刻脱离现场,进行现场急救。有条件的话,记住蛇的特征,保持冷静,减少伤肢活动。”王婷提醒,绷带加压固定可用于神经毒类毒蛇咬伤,但需避免压迫过紧、时间过长导致肢体因缺血而坏死。
那么,如何预防动物致伤呢?王婷建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保持安全距离。不要与动物过于亲密或打闹,不要挑逗、投喂动物,避免其因受惊、兴奋或防卫行为导致无意伤害。
在动物活动区域,最好穿长袖衣物、避免佩戴闪亮饰品,减少吸引动物注意。此外,不直视动物眼睛、不突然跑动、不大声尖叫,遇到危险时应缓慢后退。
责编:李传新
一审:周倜
二审:段涵敏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