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亚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28 19:11:0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亚新
通讯员 陈文光 曾黎
清除杂草,扫净落叶和尘土,“挂青”、敬礼、鞠躬,缅怀先烈。
3月28日一早,双峰县杏子铺镇,58岁的陈武卫跟镇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们一起祭扫曾华湘、曾慎伯烈士墓。
“只要走得动,年年都会来祭扫。”陈武卫说。
(3月28日,陈武卫和志愿者们一起祭扫烈士墓。 通讯员 摄)
陈武卫的父亲陈谷秋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对军人和革命先烈有着深厚的感情。
1985年,陈武卫参军入伍,并在黑龙江等地服役近14年,期间荣立过三等功。退役后,陈武卫在双峰县杏子铺镇政府任职。
2003年,陈武卫到杏子铺镇双源村驻村工作。从村民处得知村里散落烈士墓的信息,于是,他请人带路,几经周转,找到了曾华湘烈士的墓地。
“没有革命先烈,哪有我们的今天。”陈武卫介绍,当时正值清明时节,看到烈士墓地时,自己就有种强烈的念头,必须每年要来祭扫,表达敬仰之情。这是一名退役军人对革命先烈的庄严承诺。
(20多年来,陈武卫坚持祭扫烈士墓,从未间断。 通讯员 摄)
从那时起,20多年来,陈武卫始终义务守护着这些烈士墓,从未间断。
祭扫烈士墓,既易也难。杏子铺镇有12处13座烈士墓,散布在12个山头。最远的墓地间,直线距离就有10多公里。山高路远,山路难行,杂草丛生,路标缺失。从上山到下山,祭扫一座烈士墓往往需要好几个小时。陈武卫经常一干就是一天,用饼干充饥,身上常被柴草刺伤出血。
2015年清明祭扫时,因山路陡峭,陈武卫不慎滑倒,从山坡滚落,摔伤左腿,从此落下病根,一到下雨腿就隐隐作痛。
家里人心疼,嗔怪他多管闲事。陈武卫直言:“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定要牢记这份恩情。”他的坚持,获得了妻子、女儿的理解和支持。
(缅怀先烈)
2022年清明祭扫期间,陈武卫发现部分烈士墓碑上的描红刻文因风雨消磨,渐渐模糊,难以分辨识别。他决定利用休息时间将烈士墓描红修缮一遍。陈武卫的坚持感染了两位好友。三人组成志愿队,密切配合,连续奋战8天,让13座烈士墓重现庄严。他们将修缮过程制成短视频传播,收获数百条致敬留言,张尧基烈士孙辈动情写道:“感谢人民对先辈的铭记!”
从一个人到一个志愿者团队,越来越多人与陈武卫同行。双峰县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更是鼎力支持,大力修缮烈士墓区。每逢清明、“八一”,烈士墓附近的学校都会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祭扫。
责编:施泉江
一审:施泉江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