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30 18:34:12
文|杨学成
“方寸聚大千,万类俱全,此中有乐乐无边。小票聊作长卷读,一读多年。邮友四方联,喜结良缘,搜奇探秘趁馀闲。藏品无多珍品少,亦是欣然。”这是我编纂完成第五部专题邮集所创作的一首词,《浪淘沙•玩邮票》,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集邮源于个人爱好,随着时间的发展,最后形成为一种文化活动。邮票作为一种邮资凭证,是完全为了实用的东西。可是人们在寄信贴邮票之间,慢慢发现,除了实用之外,还可以在小小的邮票与信封上大做文章。方寸之大的邮票,手掌之大的信封,不仅仅是书信本身,而是表现大千世界。
时至当代,实用的邮票与信封似乎都在远离人们的生活。集邮演变成了投资热门,相当一部分人以邮品交易为业,他们的集邮其实是一种理财;另外一些人,则是以交易养爱好,所谓以邮养邮。我的集邮纯出于爱好,并逐渐由爱好转入研究,围绕专题集邮长年坚守,唯愿所成,乐此不疲。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平时刻意搜集有关党史类邮票。我收藏有两张珍贵的邮票,一张来自马克思故乡,德国发行的《共产党宣言》小型张。邮票像知识卡片一样,记录着国际共运的历史。1848年2月21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照亮了欧洲。另一张来自俄罗斯苏维埃联邦邮政发行的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睹物思情,正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旗帜、上下求索,一次次实现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飞跃,走出了一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道路,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于是,我编纂了《真理力量》专题邮集。2011年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暨湖南省第十四界集邮展,首次获得湖南省集邮协会主题奖,《中国集邮报》还专版报道了“杨学成和他的《真理力量》邮集”。初战告捷,备受鼓舞。
我的第二部邮集是《凿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视为“凿空”之行,由此开辟中原王朝前所未有的人畅其行、物畅其流,推动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交流互鉴、取长补短的共同进步,这就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那年秋高气爽、硕果飘香时节,我和三五好友自驾游,穿越河西走廊,阅尽大漠戈壁,领略人文景观,心灵为之震撼。沿途的旧驿站,现在的邮政局,一个不漏深入打卡,尽管舟车劳顿,不忘拜访当地邮友,寻求他们指点迷津,搜集与丝绸之路相关联的邮品。
结束此行回到家里,便迫不及待着手编纂《凿空》,邮集划分五个板块,即:交通网状、遗址记忆、友好交流、包容文化和价值弘扬。邮集说明“丝绸之路”一词,早已超越其历史含义,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为当今世界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提供了价值典范。
《凿空》邮集编纂完成,时逢中国邮政发行《丝绸之路文物(三)》邮票,“唐•长沙窑青釉褐斑模印贴花椰枣纹执壶”也列在其中。
长沙市集邮协会捷足先登,抓住邮票首发机会,在原地铜官窑遗址管理处举办“丝路绵延”邮展。我的《凿空》专题邮集正扣邮展主题,所幸正式入展,向中外游客开放。
在编纂《水稻》邮集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水稻的起源,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从杂草丛中发现了野生稻,经逐步将它驯化、栽培,由此,一种人类必需的主要粮食品种——水稻产生了。
几千年来,水稻养活着人类、影响着人类,使人类在耕耘与收获的历程上,遇到了几多苦乐、悲欢、劳逸,生发出无限的情感文化、智慧与梦想……
《水稻》邮集贯穿了稼穑之艰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用2013年11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的《杂交水稻》特种邮票为结尾,并将袁隆平院士为我亲自题词的首日封放在突出位置,让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翻开我编纂的《中医》邮集,邮票会让你知道中医有别于近代从西方传入的现代医学体系,故又称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以阴阳学为基础,通过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来治疗疾病,采用中药、针灸等多种方法,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非中医莫属。
邮票上的医之精道,源远流长,悬壶济世,敬佑生命;中药方剂,千变万化,本草神奇,妙不可言。从邮票《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到《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看到中医药在抗“非典”、“新冠”疫情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我国独特优势。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此语出自汉代著名学者杨雄。我的另一部邮集《心画》,标题就是引用杨雄此话,主题就是讲语法。书法,见证着中华文化的演变与发展;邮票汇聚着人世间的芸芸众生。
这部邮集呈现邮票上的书法,琳琅满目。驻足精览细阅之途,或可得到诗意的、哲学的、禅学的、音乐韵律的、美术造型的体悟。我每翻阅一次,就像进行着一次艺术和历史的巡礼。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数字化通讯方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这股数字化浪潮中,邮票的通信功能逐渐弱化,但传统邮票文化,不仅没有褪色,反而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出了新的生命力与深远的意义。
每一张邮票都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记录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通过编纂专题集邮,可以将这些散落于时间长河中的文化符号串联起来,系统地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
一般说来,邮票设计往往融合了绘画、摄影、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是微型的艺术品。无论是自然风光、历史人物、科学发现还是民俗文化,邮票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不同领域的艺术魅力。通过专题邮集的欣赏与学习,人们可以在方寸之间领略艺术的无限可能,增强个人的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
一封封纸质信札、一张张实体邮票、一枚枚邮政日戳,蕴含我的情感与记忆。无论是纪念特定事件、致敬伟人或英雄,还是记录家族历史、个人成长轨迹,邮集中的每一样邮品,它们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之地的心灵。
不知不觉间,迷上集邮已经整整60年了。每当翻开厚厚的专题邮集,我就会沉浸于知识的海洋里,陶碎在艺术的享受中。有集邮相伴的日子真好,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
美哉邮票,乐哉邮集!
责编:蔡矜宜
一审:蔡矜宜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