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驱赶“捣乱鸟”,长沙大学生团队研发智能“仿生鹰”

田甜   三湘都市报   2025-03-31 17:51:37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田甜)湖南长沙理工大学实验室外,一只仿生机器鹰正以每秒6次的振翅频率精准掠过测试区域。这项由20岁大学生吴睿恩领衔研发的智能驱鸟系统,凭借97%的鸟类识别准确率与零伤害驱离技术,即将亮相在俄罗斯举办的国际创业展,中国青年科创团队在全球仿生机器人领域再显身手。

3月31日,记者见到了吴睿恩和新一代“仿生鹰”。

研发“仿生鹰”,3年铸就“生态卫士”

2021年,刚入学的吴睿恩在长沙黄花机场目睹驱鸟作业时发现,传统声波、煤气炮等方式存在效率衰减快、可能误伤鸟类等问题。由此,他萌生研发仿生驱鸟机器人的构想,联合机械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的7名同学组建团队。

经过上千次扑翼结构优化试验,团队于2023年突破柔性关节材料技术,成功将碳纤维骨架重量控制在800克以内,同时实现45分钟续航能力,“我们的仿生羽翼采用梯度刚度设计,既保证飞行稳定性,又能缓冲碰撞冲击”。

吴睿恩介绍,通过毫米波雷达与高清摄像头的融合感知,“仿生鹰”可以在500米半径内识别38种常见鸟类,准确率达97%。针对不同场景,“仿生鹰”还可以切换驱离模式,比如说,在农田采用低频声波,在机场则模拟猛禽飞行姿态。

值得一提的是,“仿生鹰”配备了紧急避障系统,通过激光测距仪与气压传感器,遭遇突发气流时可自动调整飞行姿态,保证飞机起落安全。

吴睿恩介绍,目前该技术已在长沙黄花机场完成三期实地测试,驱鸟效率较传统手段提升4倍,运营成本降低60%。

走向国际市场,中国智造的全球征程

2024年5月,吴睿恩团队正式注册成立公司,现有成员23人,其中90%为在校本科生。团队目前正在加紧筹备今年9月在俄罗斯举办的国际创业展,“已有欧洲客户对环保驱鸟方案表现出强烈兴趣。”吴睿恩说。

吴睿恩算了一笔账,传统驱鸟车年运营成本约15万元,而机器鹰系统可降低60%费用。这种高效经济的解决方案,在高压变电站、智慧农业等领域同样具有应用潜力。随着首轮融资到位,团队正研发适配不同场景的“雨燕”“游隼”系列产品。

站在摆满奖杯的展示柜前,这位年轻创业者目光笃定,“我们不仅要解决驱鸟难题,更要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的科技担当。”窗外,新一代“仿生鹰”正在低空划出优美的弧线,如这个大学生团队般展翅翱翔。

责编:田甜

一审:田甜

二审:黄娟

三审:张军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