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岭下读好书丨《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2025-04-01 11:06:32

推荐理由

本书作者吴毅,曾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为完成这部著作,他花费一年半时间,聚焦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乡镇展开研究。他通过田野调查和深度案例分析,揭开了乡镇生活的“面纱”,全方位呈现乡村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多个维度的真实景象。

本书犹如一面明镜,精准映照出21世纪初,基层政府、村庄与农民之间盘根错节的互动关系,让我们能够深入洞悉传统基层社会的运行机制,对乡土中国形成更为深刻、全面的认知。

主要内容

基层权力的交错与博弈

在国家行政体系的架构里,乡镇政府处于末梢位置,却扮演着农村社会管理者与国家意志执行者的关键角色,肩负着执行上级政策与管理地方事务的双重使命。在小镇的日常运转中,催粮派款、计划生育等工作指标成为考核乡镇干部的重要依据。为达成这些指标,乡镇干部与村民之间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智慧与意志的较量。

以税费征收工作为例,部分村民由于经济拮据,或是对政策理解不到位,产生抗拒缴纳税费的行为。乡镇干部们则使出浑身解数,从苦口婆心的劝说,到依规采取措施,这一过程中,柔性劝导与刚性执行并存,权力的行使在情与法、理与规之间权衡,处处彰显着乡镇工作的复杂性。

乡村利益的多元与冲突

乡村社会中利益主体多元且关系错综复杂。村民既渴望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如道路修缮、水利设施建设等,以提升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当涉及自身利益的政策发生调整时,他们又表现得极为敏感。

就拿土地征用来说,开发商、政府和村民三方各有各的利益诉求:开发商着眼于利润最大化,期望以较低成本获取土地;政府希望借助土地开发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而村民最为关心的则是土地补偿标准以及未来的生计保障。

这些不同的利益诉求往往容易引发矛盾。村民在表达诉求时,有时会采取一些不合理的方式,给政府和开发商的工作带来挑战。政府和开发商既要满足地方发展的需求,又要努力平衡村民的利益,协调难度不言而喻。除此之外,乡村中的宗族势力凭借其社会关系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村事务,进一步加剧了乡村利益冲突的复杂性。

治理困境的凸显与挣扎

21世纪初的乡村治理面临着多重困境。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在现代社会变迁中逐渐失效,而新的治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有时法律法规在充满人情味的乡村社会里不被理解,沟通调解便成为解决乡村纠纷的重要手段。

乡镇干部一方面要维护政府权威,确保政策得以有效执行;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村民的感受,顾及基层的实际情况。例如,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中,为追求GDP增长,乡镇需要引进一些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企业,但部分短期能增长经济效益的企业会带来环境污染,这样乡镇不得不在“生态红线”与“政绩考核”之间艰难抉择。乡镇干部既要扮演“政策执行者”的角色,又不得不承担“矛盾缓冲器”的功能,在体制约束与现实压力之间寻求微妙平衡。

个人感悟

在发展改革中洞察基层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纵深推进中,乡村社会经历着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系统性变革。21世纪初至“十四五”规划收官,这段历史进程见证了中国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经济根基到社会架构,从文化理念到生活模式,乡村经历了全方位、深层次的革新。

从书中我们得以管窥基层工作的复杂与多元,了解决策在基层落地的真实状况。以农村土地纠纷、拆迁安置等工作为例,若仅仅机械地依照条文办事,而不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困境、历史遗留难题以及当地风土人情,政策执行往往会遭遇重重阻碍。

只有全面把握基层的复杂性,才能制定出更贴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避免政策与现实脱节,进而有效防范新矛盾的产生。我们要从书中的藠头推广、采石场关停等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在乡村发展的进程中,培养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当前农业科技变革、市场需求转变等关键趋势,提前谋划布局新兴领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在治理困局中执行秩序

政策执行是基层工作的核心环节。书中提及,部分群众以违规手段与行政权力博弈以维护自身利益,而小镇干部也常依赖私人化的人情世故来推动政策落实。

这一现象警示我们,要全面提升政策理解与执行能力。一方面,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政策精神,精准把握政策目标与要点,确保执行过程不走样、不变形,让政策能够切实落地生根、发挥实效;另一方面,灵活有效的沟通协调技巧同样不可或缺。

政策执行不只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心与心的真诚交流、情与理的深度交融。面对群众的质疑和不满,我们要耐心倾听,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机会,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被尊重。在协调各方利益时,我们务必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考量,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积极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从而打破治理困局,重塑执行秩序。

在担当作为中坚守初心

书中小镇干部们肩负着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重任,为了完成各项任务尽显智慧与谋略,在法律与情理之间艰难抉择,力求公平公正。传统人情社会的规则在基层生活中根深蒂固,亲缘与地缘关系编织成一张无形的大网。长久以来,人们办事情习惯依赖熟人网络,这一传统在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基层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如今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现代观念涌入、信息化冲击,进一步加剧了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工作时不仅需有扎实的政策理论基础,还要有灵活应变的处事能力;不仅要懂得法理,还要深谙人情;不仅要有果敢的决策力,还要有耐心细致的沟通能力。扎根基层的同志们更要深刻体悟自身使命的价值与意义,每一项政策的落实、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基层工作者既是政策的解码器,更是民意的传感器——在破解难题中锤炼本领,在倾听民声中校准方向,在服务群众中收获成长,让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正如书中描绘的基层群像:他们踏破田间地头的晨露,丈量家长里短的温度,将政策的春风化雨浸润到每个角落。这份坚守既源自对土地的热忱,更基于对职责的敬畏,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的为民诗篇。

(推荐人袁嘉鑫系共青团汝城县委员会副书记)

来源:苏仙岭下读好书

责编:张思齐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