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之笔写华章——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驻保靖县阿扎河村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侧记

黄滢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1 16:15:28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黄滢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莽莽群山之中,阿扎河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大山中的溪流汇聚,养育着保靖县迁陵镇阿扎河村的土家、瑶等各族儿女。

2024年以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驻阿扎河村工作队,聚焦县校合作、产业发展、红色建设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推进帮扶工作,成效明显。阿扎河村的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被评为教育部第七届省属高效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校县合作 开展全面帮扶

在去年的帮扶工作中,“双融双美”行动可圈可点。这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推进全面帮扶的重要举措。

乡村振兴工作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推动校县合作,实现强强联合。

学校和保靖县以“双融双美”为主题(即“林科教3.0”版本与乡村生态振兴融合、高校人才科技教育资源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共建美丽生态、美好生活),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人才培养与教育服务、文化传承与发展、社会服务与校地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联结院系处室部门与保靖的乡镇村寨结对,系统性导入人才、教育、科技资源,实现共赢局面。

去年以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先后组织后盾单位17个博士、硕士团队200人来到保靖县,开展“三下乡”“芙蓉学子·乡村振兴”等活动,引进林学、材料学、旅游学、经济学等专家教授20人次,为全县工业发展、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仓储物流快递等综合开发项目,提供专业的意见、建议。

校县合作,让保靖乡村全面振兴的步子更实。

突出产业 提升帮扶质量

阿扎河村种植结构单一,山多林密。结合村情,驻村工作队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提高产业联农带农效果,提升帮扶质量。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驻村工作队积极调研,全面推进产业发展。

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县域产业发展重点,村民田国江牵头种植起了中药材。

“县里推进大健康产业,驻村工作队帮助我们种植了300亩黄精,这种药材浑身是宝,效益也好,发展这个产业路子很好,我们老百姓都很支持。”田国江告诉笔者。

在他的眼前,是已经下种的黄精基地,“阿扎河村黄精种植基地”的宣传栏在春风的吹拂下,也仿佛洋溢着生机,变得更加生动、鲜活起来了。

“黄精种植主要在一、三、四组,村民们都很看好这个产业,一些村民又主动申请种植200亩。这样我们的中药材面积更大了。”阿扎河村党支部书记胡清说。

黄精成长期要三、四年,但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很可观。去年阿扎河村100多村民劳务费收入达12万元,土地流转也有收入。

阿扎河村的产业实现了蓬勃发展。今年3月底,阿扎河村20亩木耳下种。去年,阿扎河村新增油茶种植140亩、“赛红”辣椒套种400亩、规模化生猪养殖1200余头、养牛80头。同时,建立合作社有5个,利益实现联结农户近200多户。

2024年,阿扎河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64.9万元,成为保靖县特色产业示范村之一。

用好资源 打造红色村庄

阿扎河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红色村。

《红军在保靖》记载,1935年1月10日凌晨,国民党保靖县屯务军突袭驻扎在阿扎河村起车的红军游击队。是役,红军血染起车,共牺牲32人。

在阿扎河村,不仅发生过起车之战,还组建了红军游击队,更留下了众多红色遗址。在这里,有红军墓、红军塘、起车之战遗址、红军营房、红军指挥所、红军桥、红军路等。村民们谈起红色故事,如数家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驻村工作队聚焦红色阿扎河建设,推动阿扎河村成为保靖县重点筹备的六个红色教育基地之一,并被纳入“湘西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

去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下,修建红军烈士纪念碑,整修红军塘,建设军民团结广场,红色文化成为阿扎河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工作队还赓续红色精神,定期走访慰问复员退伍、退役军人,调动退伍退役军人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我们还常态化开展‘党建引领·爱国公益电影放映’、‘退役军人讲红色故事’等活动,让红色精神根植群众心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驻迁陵镇阿扎河村第一书记杨睿说。

春天到来的阿扎河村,山花烂漫,群山披翠。在乡村振兴的宏伟征程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驻村工作队,用真心真情涂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阿扎河在乡村振兴的阳光照耀下,正走向更美好、灿烂的未来。

责编:莫成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