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5-04-01 16:53:54
本报记者 陈艳阳 通讯员 金浪
中医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医人的努力。近些年来,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加大对年轻中医的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医生脱颖而出,老年病科•中医经典病房副主任医师刘用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代表。
刘用出生于1986年,家在美丽的长沙市黄兴镇,受爷爷辈行医及家庭氛围的熏陶,从小便对中医感兴趣。2005年,刘用考取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开始本、硕阶段的学习。期间,他跟随多位中医专家坐诊抄方,并受中药学名家王绪前及湖北中医大师张介眉教授的影响,对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其方剂为代表的经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反复背诵、领悟经典条文,并养成了自觉自律、自学钻研的习惯。
“经方打开了我学习中医的大门!”刘用进入医院后,先后在中医内科、外科和重症医学科等多个科室工作,后又转入管理岗位。“最终,我又选择回到了中医临床。我热爱中医,感受到中医经典的魅力带给自己的成就感。”
2017年底,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了一名81岁的严重心肺衰竭患者,省里某知名医院诊断已无救治可能。刘用接诊后,发现患者病情确实危重,各项生命指标已处在垂危边缘,但结合中医辨证分析,认为“患者或许还有救”。在取得家属支持后,他开出了破格救心汤,同时给予无创呼吸机维持呼吸功能。服用3剂中药后,患者气促咳喘的症状明显好转,小便恢复,指脉氧指数也开始稳定。家属惊讶于这一神奇的效果,经过后续治疗,5天后患者清醒了,10天后能自行下床,15天后患者赶在春节前回家过年了。
神奇的中医挽救了一条生命!这件事对刘用触动很大,更加坚定了他用中医药治病及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信心。此后,他长期跟随湖南省名中医、经方学专家袁长津坐诊,探讨学术问题;先后两次去广州、武汉进修,并购置大量的中医经典著作。“中医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行业,在这些名家大师的影响下,随着阅历、认知的提高,我的临证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2021年,医院组建中医经典病房,刘用主动请缨参与其中的建设。11月15日开科当天,科室遇到了第一个危重病人:家住长沙县的85岁胡某,患有严重的尿路感染,因高热39度多已持续5天,经各种抗感染及退烧治疗均无效。刘用接诊后,进行了详细的四诊,患者因高热已出现烦躁不安、掀衣揭被、言语含糊凌乱等精神症状,夜间吵闹明显,大便困难,小便色黄,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有力。经过科学辨证,并结合症状特点,刘用判断患者是典型的太阳蓄血证。张仲景《伤寒论》中有记载:“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刘用立即开出经方桃核承气汤,煎服。“有是证,用是方;药证相应,效如桴鼓。”一剂药下去,胡某解出两次臭秽大便,体温很快恢复正常,且没有反弹,神志也逐渐清醒,3天后就自行出院了。
“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这在各个科都是相通的。”随着刘用对中医的钻研与实践深入,接诊范围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科,尤其是用经方、后世名方治疗急危重症、疑难杂症及内科常见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心力衰竭、慢性胃炎、糖尿病等,疗效显著。由于患者的口碑相传,刘用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每次坐诊号早早被抢完,半日门诊量达40至60人次。
2023年11月3日,49岁的沈女士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饭后加重,伴有上腹部刺痛、恶心、呕吐,及胸闷、乏力等,就诊于某省级医院,西医诊断为肠系膜囊肿,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及家属担心手术风险而求助中医。11月17日,刘用接诊患者,四诊合参,结合患者舌红、边有齿痕、苔薄黄和脉滑等情况,中医诊断为积聚(气滞血瘀证),治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用仲景经方柴胡桂枝汤合二仙汤加减,共5剂。5天后二诊,沈女士诉腹胀、腹痛好转,刘用在初诊药物的基础上去掉仙茅,并调整了部分药物的剂量,共10剂。此后又两次来医院就诊,患者诉无腹痛、腹胀,无口干,2024年4月19日经CT检查,病灶明显缩小。
医学名家的成长之路,无不始于青年医生的阶段。交谈中,刘用说话温和有力,眼神中充满光芒,写满了对中医的热爱。他在临床之余,积极参加中医学术活动,和同行交流学习,吸取他人之长;并多次参加义诊活动,宣传中医药文化,让更多基层患者受益。这位“85后”医生,以日益精湛的医术和对中医的坚定信念,诠释着新时代医者的担当与风采。
责编:王思贤
一审:王思贤
二审:张丽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