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县:落实“135”工作法 精准打好防汛“主动仗”

  湖南日报   2025-04-02 09:09:48

桂东县作为湖南省暴雨灾害高风险区之一,今年以来,锚定防汛“五个确保”目标,按照“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要求,探索落实“135”工作法,精准打好防汛“主动仗”。

一、抓实“一项演练”,全方位提升反应能力

桂东县各乡镇(场)以网格为单位,每年全覆盖开展2轮以上“逃生避险”演练,做到“责任人知悉、转移户知会、接收点知晓”。一是责任人知悉。通过实战模拟,高效运行县领导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社区)干部包组、网格员包户的包保机制,让责任人对转移谁、怎么转、转到哪熟记于心,确保隐患排查无死角、风险防控全时段、应急处置高效率。二是转移户知会。结合演练抓培训,113个行政村(社区)编制了地灾风险识别一张网、避险知识明白一张卡、转移户线路一张图等宣传资料,宣教普及防灾避险知识,确保转移对象主动转移、熟悉转移、安全转移。三是接收点知晓。通过实打实参演,让转移接收点农户诚心接收、提前准备。按照“就高、就近、就便”原则,通过投亲靠友、集中安置等方式设置临时避险接收点,提前准备好床铺、被褥、食物等基本保障,确保及时接收和安置。

二、抓细“三定管理”,全链条完善防治机制

构建严密精细的防汛工作管理体系,做到“定人、定责、定岗”。一是精准定人,风险隐患联查。健全隐患联查机制,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带领镇村干部深入各村组逐户分析研判、排查隐患。对全县 23 座中小型水库、163 座水电站、17 个骨干山塘、218处山洪危险区、134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镇村组研判的509处易发点、2954户切坡建房户均明确责任人,开展拉网式检查巡查。推进地灾“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建设试点,形成“有排查、有处置、有复核”闭环模式。二是精确定责,问题整改联治。健全问题联治机制,由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属地乡镇为业主,联合受益群众,组织技术单位对全县在册134处地灾隐患点及非地灾隐患点衍生隐患逐一勘查、逐点研判、逐个防治,分5批次对186处隐患进行处置,受益群众627户2195人。三是精细定岗,应急叫应联动。健全叫应联动机制,全县安装普适型监测点36个、雨量监测站43台,及时监测预警。启动应急响应时,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联合值班,乡镇按照“631”机制迅速叫应,采取“电话呼、广播叫、上门喊、亲自接、视频跟”等方式,确保叫应到人、转移到位。

三、抓好“五个环节”,全闭环构建保障体系

紧盯转移“五个关键环节”,全面构建“五个一”保障体系。一是转移谁,织好“一面网”。将全县113个行政村(社区)划分为1236个网格,分级分类建立转移台账,当雨量预警达到成灾阈值时果断按照预案提前转移。二是谁来转,建好“一支队”。精心组建监测、转移责任队伍,加强人防技防培训,组织全面入户走访,确保情况熟悉、转移熟练。各网格明确1名网格长(即“铜锣长”)和2名网格员(即“口哨员”),负责实时监测险情、及时组织转移。三是何时转,守好“一条线”。坚持“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底线,按照“四个一律”“五个关键环节”“六个提前”要求,对夜间强降雨实行“昼转夜守”,对危险区群众尽早转移。2024年7月26日,青山乡遭遇“格美”台风强降雨袭击,河水迅速上涨,多地山体滑坡,通过提早转移,确保了人员零伤亡。四是转到哪,用好“一张图”。科学设置紧急避险点755个,精准安排路线图。比如清泉镇根据地情山情水情设置81个避险点,在每家每户张贴“转移路线图”,清晰标注转移路线和避险点位置,让“往哪转、如何转”清清楚楚。五是谁来管,安好“一个点”。由属地政府、村(居)委会安排专人组织安置,完善安置点基本生活物资,做到有床睡、有饭吃、有干净水喝。同时,把握地灾滞后性特点,严防冒险回流,确保稳妥安置、安全度汛。(尹建恒

责编: 吕珍

一审: 吕珍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