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3 09:14:02
朱凯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可以从文明交流互鉴中汲取科学技术现代化力量、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深化人的现代化价值取向的认识,以回应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人类社会现代化更高水平发展的时代之问。
在交流互鉴中汲取科学技术现代化力量。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在科学理论的传播、科技人才的交流、科学技术的分享以及科技文明的互鉴中逐步推进的。16世纪,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与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西方,也加快了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对欧洲科技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通信技术、量子科学、人工智能、航天技术等世界重大科学技术亦是在世界各国交流互鉴、合作开放中不断实现迭代创新。文明交流互鉴,使人类思维方式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中不断激发出创新灵感,碰撞催生新的科技理念和科学技术,越是坚持交流互鉴,越能使科学技术现代化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世界各国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建立在自立自强的基础上,但是自主创新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创新,应充分利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其他民族工业文明和现代科技率先发展形成的先进发展理念和重要发展成果,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推动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
在交流互鉴中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石。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形态,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建立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的社会的向往更加强烈。文明交流互鉴既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急剧变化、国际秩序面临挑战、国际关系矛盾升级,气候变化、跨国犯罪、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治理问题,政治冲突、罢工抗议、治理缺失等现实问题,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风险。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在于符合人类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共同价值的需要,文明交流互鉴摒弃文化隔阂和偏见、提倡文明共享共生的价值理念,为探索建设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现代化社会提供了指引。无论是面对当前全球治理中的共同问题,还是各国社会治理中的具体问题,都应坚持交流互鉴,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和平等交流的方式解决矛盾冲突,共同探索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分享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使全人类共同利益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充分地实现。
在交流互鉴中深化人的现代化价值取向的认识。“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决定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本质力量。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和交流交往使人的主体性价值得到了更充分的激发,人的主体性价值在世界多样化的文化环境中的发挥,也使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得以形成各国自身的特色。中国在探索本国现代化道路历程中,找到了一条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它具有的五大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无一不凸显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站在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让丰富多样的人类文明共生共荣、交流对话,在以人为本、守正创新、交流互鉴、命运与共、和合共生的文化氛围中,以新的文明形态激发人的主体性价值,使人类社会现代化朝着不断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文理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生问课堂’创新构建研究”(HNJG-20230927)阶段性成果】
责编:万丽君
一审:万丽君
二审:易博文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