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学子的硬核青春:上千次练习换毫米级精度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3 09:35:3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韵霞 通讯员 常宣

常德技师学院学生万家伟的梦想,开始于初中毕业未能考上高中的岔路口。当他踏入常德技师学院。在这里,他遇到了徐光辉和周学军两位湖南省技能大师,当大师们用双手,赋予金属材料全新的生命,精密的零件在简单工具下诞生,那一刻,梦想的火种在他心中点燃,他立志要在钳工领域闯出一片天。

逐梦青春的道路布满荆棘,对于万家伟来说,复杂的工具和图纸就是他最初面临的荆棘丛。迷茫与困惑曾如影随形,但青春的热血赋予他勇往直前的勇气。每天,他都会在工房度过漫长的训练时光。他从最基础的划线、锯削、锉削练起,每一个动作都重复上千次,力求做到规范、精准。在锯削练习时,尺寸偏差较大。看着一个个不合格的作品,他心里满是沮丧,他深知,精技强能没有捷径,唯有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

仔细观察大师操作手法,分析自己的问题所在。原来,是锯削时用力不均匀,身体重心也没有随着锯条的运动而平稳移动。找到问题后,他开始针对性地训练,同时加强手臂力量的训练,让自己在操作时更加稳定。经过无数次的练习,他终于能够熟练地锯出笔直的锯缝,工件尺寸也能精确控制在公差范围内。

锉削是钳工技能的核心,也是训练的重点。为了将工件表面锉削得光滑平整,他常常一练就是一整天。长时间的锉削让他的双手布满了水泡和老茧,每一次用力,手掌都传来钻心的疼痛,但他咬牙坚持着。根据大师们的指导,他不断调整锉刀的握法、施力方向和力度,通过观察锉削痕迹来判断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在练习平面锉削时,他为了达到竞赛要求的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反复打磨同一平面,直到手臂酸痛得抬不起来。经过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锉削技能有了质的飞跃,平面度误差控制在了极小的范围内,得到了大师们的一致称赞。

梦想的道路上,只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不断突破自我。从曾经的常德市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到湖南省职业技能大赛,每一次参赛都是一次挑战,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刻苦训练。经历和付出,是他精技强能的有力证明,汗水更是他青春奋斗的勋章。

万家伟的经历,是常德技师学院青年教师以精技强能逐梦青春的一个缩影。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中学院更是为学生成长铺就了一条坚实道路。

责编:刘韵霞

一审:刘韵霞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