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杂志 2025-04-03 10:04:59
今年春节期间,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乾州春会”在吉首市上演。街巷里锣鼓喧天,由乾州灯会队、舞龙队、舞狮队等组成的巡演队伍与市民游客们互动,现场喜庆祥和、其乐融融。
吉首市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中心,是湖南省内民族地区唯一的县级市,也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域内居住着汉、苗、土家、白、侗、瑶等45个民族,属于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秀丽迷人的自然风光与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为吉首市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5月,吉首市凭借“文旅+”共同现代化方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5个共同现代化试点地区之一。同年,吉首市委、市政府提出“产业突围、文旅赋能、城市更新”三大战略,在合作院校中南民族大学的支持下,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共同现代化试点任务与全市中心工作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引领各族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共融中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服务设施共建
▲矮寨奇观旅游区,工作人员以矮寨大桥为背景,直播介绍矮寨大桥和当地特产。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通讯员 朱珠 摄影报道
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的进程中,吉首市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氛围。
秉承“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文脉铸魂”理念,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提档升级,改善消防、排水、燃气等基础配套设施,增设停车场、便民市场、文体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场地,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面貌显著提升。对121个小区308栋房屋和4大片区城中村进行改造,推广电梯加装,实施排水防涝整治,统筹抓好地下管网、保障性住房、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5G基站、充电桩、停车场、智慧交通等设施;将城区内两处自然水域改造成为“天然浴场”,免费向群众开放,满足各族群众的“亲水”需求。
加快城乡路网更新,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全市所有乡镇实现通三级以上公路,行政村通硬化路率达100%。构建城乡公交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58条城乡客运线开进乡村,159个村、8万多名村民“抬脚就上车、到站即进门”,农村的新鲜瓜果蔬菜搭上了“顺风车”,完成“菜园子”与“菜篮子”的顺畅连接。将完善交通路网布局与乡村振兴、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相结合,拉通一条蜿蜒百里的绕城旅游公路,贯穿洽比河流域共同现代化示范点与吉首市和美隘口“百里茶廊融合发展”片区两大核心规划区,将33个“土乡苗寨”村落串珠成链,成功打造亲水峒河等13条精品线路,形成峒河、洽比河流域乡村旅游“黄金走廊”。中黄村蝴蝶寨、岩科村百合花海、夯坨村“深山乐队”、隘口村“万亩茶园”……村村寨寨呈现“好山好水好热闹”的繁荣景象。
社会秩序共治
▲凤凰古城金水桥的临时摊位。图自新湖南
在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进程中,吉首市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促进基层治理秩序的良性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升民生福祉。
提升城市精致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水平,街区建设、建筑设计、门店装饰特色鲜明、风貌协调,处处体现湘西风貌、时代特征。出台吉首城区潮汐摊区(点)设置管理办法,变“堵”为“疏”、由“禁”改 “请”,设置“潮汐摊区”、瓜果临时疏导点等,提供摊位超480个,为600余名流动摊主提供了经营场所。全面解决“停车难、停车贵”及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城区所有机关院落免费向公众开放,对所有停车场差异化推行免费停车时段“五个延长”,大幅下调城区公共停车收费标准,并在交通易堵路段划设固定时段潮汐停车区域。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农村人居环境、移风易俗治理。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气主要污染物大量减排,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3%。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6%,建成集中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垃圾收集点800个,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实现统一收集运输全覆盖。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发展成果共享
▲湖南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的万亩茶园一瞥
吉首市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提升就业、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吉首市积极打造矮寨移民旅游小镇等,落实大兴寨水库移民后续扶持政策,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城镇新增就业2810人,同比增长2.99%,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控制在2.5%以内,特殊人群医保实行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启动以市(县)级公立医院为总院、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所有行政村合格村医、医保定点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花小钱、看好病”。
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把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摆在突出位置,“旅游+农业”“旅游+民俗”“旅游+茶叶”“旅游+体育”等蓬勃发展,各族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打造出湘西黄金茶、订单蔬菜等一批叫得响、卖得好的富民品牌。全市建成茶园15.5万亩,覆盖70%以上行政村,年产值稳定在15亿元左右,带动3万余人稳定就业,2.3万户因茶增收致富。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由国资平台公司与乡镇街道签订协议,发展“订单式”蔬菜种植,蔬菜价格有兜底、土地利用更集中、技术指导更专业,农户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全市现已发展订单农业总面积1.3万亩,综合产值2.6亿元,带动1.5万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各族群众共融
▲2024湘西矮寨大桥“高空铁三”挑战赛
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进程中,吉首市着力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赓续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
构建乾州古城各民族共融互嵌式社区,传统节庆日期间,在社区内举行“钢火烧龙”“乾州春会”等民俗文化表演,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定期举办城市音乐日,以“拥军爱国”等为主题,邀请军人、教师、学生等分享人生经历,唱响时代旋律,让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各族群众在音乐中找到共鸣、传递情感。
围绕“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矮寨大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在景区设计中巧妙融入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通过导游解说讲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故事,让各族群众在游览研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增进 “五个认同”。连续举办“矮寨公路奇观自行车公开赛”“矮寨大桥马拉松”“吉首鼓文化节”等文化体育活动,“奔乾州古城、看路桥奇观、品神秘湘西”的旅游品牌更加响亮,积极向上、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城市形象更加鲜明。
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吉首市将继续以文旅产业为引擎,推动各民族同城同理念、同城同基础、同城同机会、同城同发展,带领各族群众共同描绘民族团结与繁荣发展的新画卷,向着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稳步前行。
责编:谢雨玳
一审:谢雨玳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