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登赤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4 07:35:11
笔耕不辍书心意,墨染华章绘真情。
镌细的文字,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一篇文章、一首诗、一句话甚至一颗字,都有可能引发我们共情,成为美的享受。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字记载着人类久远的历史记忆,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和精神家园。
胸中有大爱,笔下含深情。豪情万丈、哀婉绵长,都是我们最真诚的情感表达。
愿你我,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情,在喧嚣的尘世寻求片刻的安宁。
文/张登赤
癸巳年腊月十四,冬阳如春阳一样灿烂宜人。
午时过,先是阿彪,接着是阿芳,告诉我一个让人心跳骤停的噩耗。
你们核实过没有?啊!?
我不由自主地吼道,发出的却是低沉、嘶哑的嗓音。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仍然不甘心,打电话叫在湘西吉首市的两个女儿,还有朋友厚能、万隆,要他们立马放下手头的事赶去核实,而且立马要回音!
当再次听到噩耗,我不得不面对严酷事实:心平,我们竟天人两隔了!
瘫坐在沙发里,近四十年来的往事,潮水一般涌来……
一
国字脸,淡眉亮眼,上唇一抹人字形短髭,左腿盘曲,手上时时不离一根青冈木拐杖。这就是张心平。从最初相识,到近年看到他逐渐谢顶,一只到双脚皆从膝盖处往外盘,拐杖变成了两根,还是行走艰难,不禁生出莫名的惆怅。
出生就患的骨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成就了他的性格和他的文学,也成了他的宿命。虽然从知事起,他就从未屈从于命运的安排。
最初印象深刻的是1970年代初的一年寒假,除了县革委会宣传组外,县里又抽调教育战线的几个写手,要求深入实地,以文学手法,写一组宣传全省学大寨先进典型龙山洛塔的文章——当属于宣传再升温。我有幸厕身其间,尚显青涩的心平也是其中一员。只知道他从里耶民中高中毕业后,在家乡岩冲、县五七干校当过民办和代课老师。
迎接我们的是大风雪,和风雪中洛塔公社海拔1400余米的高坡,而且往公社不通公路!好在我们都是二三十岁的小年轻,到洛塔煤矿下了汽车,接着徒步爬雪中的易家岩、偏岩。一个个走得气喘不赢,却兴高采烈。记得随后在公社接待站开会分工,每人负责采写一个典型。心平腿脚不便,要他留在公社所在地的富强大队写老愚公向万友,但他主动请缨写公社副书记陈延敏,为此要去陈延敏常年蹲点的楠竹大队,距此20多里,一路的坡坡坎坎,加上又是风雪交加!但他铁心要去。虽说当年毛爹爹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作为一个残疾人,似乎没必要自讨苦吃。不过后来听说,是铁骨红心的民兵营长彭树南来接他,大家稍微放宽一点心。
俗话说,好脚联痛脚。上坡时彭树南背心平,下坡时在坡下接。心平一屁股塌在雪地上,“嗞——”的一声溜下去。拐杖时不时碰到到身边的灌木丛,“悉悉哗哗——”两人都成了雪人。一路磕磕碰碰,走得一身雪水,一身汗水,但都高高兴兴,气喘吁吁。谁知楠竹接待站却给了心平一个闭门羹,理由不详,直到他把电话打到公社告状才了事。
记不清他后来写没写成宣传陈延敏的文章,却记得他在《解放军文艺》上发出写华国锋的散文《油灯》。1970年5月16日至18日,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革委会主任的华国锋,在县里一名医生、一名干部陪同下,徒步从龙山县召市公社翻越刀背岩,上到洛塔楠竹坪,看战天坑、堵阴河,引水上高山的荆家寨、清水塘等工程,访社员、与干群座谈,第二天晚上在大队部主持起草了全省开展学洛塔学野鸡坪活动的决定。心平以煤油灯聚焦,写出华国锋既高瞻远瞩,又艰苦深入、平易近人的作风,歌颂了洛塔人气壮山河的壮举,受到编者读者的青睐。1980年心平如愿以偿地调入县文化馆,成了一名文学专干,带着一支残腿一支笔,正式开始文学道路上的长途跋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得文学园地一片葱茏。1981年,龙山文化局也成立了文学创作组,负责组织全县业余创作,还拨出2000元——这在当年是一笔大款——作为开展活动和年底的奖金。这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罕有的。我和心平有幸成了创作组的搭档。
创作组外围是各行各业文学发烧友。后来成了湖南省作协专业作家、副主席的蔡测海,和心平同于1952年生,从医疗战线起步,1981年调县文化馆,一年后去了省广播电台。1979年、1982年发表散文《刻在记忆的石壁上》、小说《远处的伐木声》,以业余作者群中极其罕有的概率,获得了湖南省首届青年文学奖、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奖和第二届优秀短篇小说奖。还有后来成为中国作协会员、务农10年后考上吉首大学并留校任教的散文家杨盛龙等,也都有作品在省以上报刊发表。
1970年代,由文化馆牵头,在城北亭寺堡,在卧龙水库管理所,组织过全县文学创作笔会,创作组成立后更是年年组织。我和心平忙着从来稿中选苗子,忙会务后勤,邀了保靖县文化馆田岚,在里耶、在保靖龙溪坪和龙山民政招待所联办笔会。请来当年湖南师院的副教授凌宇讲沈从文,请来时任省作协主席的孙健忠讲创作。他曾在洛塔体验生活,写出反响强烈的《五台山传奇》,为人谦和低调。“文革”中没读得多少书的心平,继续如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着师友们的学养与经验,结合自身在消化成长,而对来自各方、性格各异的业余作者,他十分耐心细致。此期间,心平和田岚在北京《民族文学》上分别发出短篇小说《逃遁》《河与岸》,我也写出七场新编历史汉剧《告官记》。
二
随着一大批老作家被解放, 一大批被禁锢的文艺作品重放异彩,一大批反思、乡土、知青文学作品井喷般地争奇斗艳。1980年代的我们,似乎天天都沐浴着春光。
当年湘西州文联也年年举办笔会。在长江支流酉水采风时,春阳和煦,河水碧绿清澈,在不断变幻的水光山色中,一条船满载着欢声笑语。我们十余个文学、摄影作者从龙山里耶下水,歇保靖,翌日到达永顺县王村码头,时已午后。
几个人把心平接下船,在码头上站稳。不断有人问,心平,我拉你?
哎,有大哥。心平笑着点头说。或回一声谢谢。
后下船的我习惯地拳头捏紧,伸出左臂,胳膊肘弯成锐角,他则熟络地伸出右臂,两人的胳膊肘挽成X形。随后,他左手把青冈木拐杖杵稳,迈出有力的右脚,再拉起左边残腿,一身的重量于是都落在他铁臂一般的右胳膊,再传导到我的左胳膊上。我们相互搀扶着,一步步攀登。
巍巍王村码头台阶近千步。
生活中,心平一家都把我当成他大哥,我家也如此。逢年过节,老人总先问,喊了心平没有?家里过苗年,腊月三十或二十九,寅时吃年饭,越吃天越亮。我通常提前半小时去文化馆,到他单身宿舍接。他结婚后,两家人走得近。连我在幼儿园的儿子听到有小朋友挖苦他满满(幺叔)的残腿,也宣布“再喊我打你!”1984年2月(农历正月),组织部领导通知,调我去县委宣传部。反应最强烈的是心平妻李三,哭着说,你们创作组没有了!我说不会。秋天,我和心平合作的《西兰卡普的传人叶玉翠》,参加《湖南妇女报》“潇湘新女性”征文获得一等奖。县城不大,消息越传越神。一天,心平父亲找到他,作古正经地说,别人都讲你和你大哥得个奖,奖了一台彩电!你大哥年纪大些,你要让到他啦。半个月后,邮来的奖品果然被我猜中,两本《作文词典》另加奖状两张。这奖品不要请人抬,却请朋友们热热闹闹逮(方言,吃)了一餐。
三
心平有组织关心着,由亲朋和妻子搀扶着,走过自然与人生的坡坡坎坎;而文学的山峰,则凭着他非常人的决心与毅力,艰苦备尝,在步步登高,岂料人却殁在盛年!
1993年10月,他和妻分别调去州体委体港公司与吉首卷烟厂。他由借到调,从任州文联《神地》编辑部编辑、责编、执行主编,到被选为州作协副主席、主席和州文联副主席。从业余作者到湘西文学界领军人物的蝶变,始终紧握着手上那支笔。短篇小说集《岁月之磨》《草民》、长篇报告文学《南中国的惊雷——发现里耶》在此期间出版,后者还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虽算不上高产,但字里行间流淌着他的心血。因其勤奋与成就,加入了中国作协,被评为文创一级。
读着他赠我的书,既似曾相识(一些篇什未发表便看过或讨论过),又时有新发现。在功利当道的今天,心平的小说往往不写宏大场面中复杂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聚焦于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通过写凡人俗事,展示其不为常人重视与体悟的善良品行,触动着读者心灵中柔软的部分。这正是他小说的特色与魅力。如1991年他还在县文化馆时写的《为了绚丽的晚霞》,文中的主角邬世碧是里耶敬老院院长、全国敬老金榜奖获得者。心平却只写了她极平常的一天。写了服侍老人们早餐后,为开源节流,她找领导要得“特权”,就是刮大风天,允许捡酉水河边的枯木干柴。出了镇政府,她顺路捡了一背笼柴,赶回去护理一位发病的老人,晚上还为他缝尿布等细节,密针细线地刻画了一位热诚而精明的基层女能人形象。
他曾对我说,喜欢写老百姓,特别顺手的是写平凡善良的土家老人。我想,心平的老人情结,应缘于他的出生地——里耶岩冲土家山寨那淳朴的乡风,缘于他童年腿残却得到成人们的温馨呵护,这成为他刻骨铭心的记忆。每每从构思到动笔,从记忆深处幻化出的人物形象便呼之欲出。比如获得过湖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金凤凰奖的短篇小说《火钳》,作为文眼的那把闪亮的带着人体温的铜火钳,或来自现实,或是作者的精彩想象,而由它带出的那一对终身勤苦、相濡以沫的周四瓢夫妇,其音容笑貌便闪着作者家乡人的影子,甚至让我依稀看到熟悉的心平母亲,而周婆婆孙儿伐子,有否作者和弟弟的影子?
《发现里耶》背后的故事更动人。从2002年6月3日,里耶古城一号井出土首枚古简消息发布起,到出土37000余枚秦简牍的惊世大发现新闻登上各级媒体头条,心平几乎天天守着媒体乐。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特别是了解到国务院领导朱镕基、李岚清的重要批示后,心平坐不住了,以家乡人的名义给县领导写信,然后一气呵成写出两万多字的散文《里耶》,在《芙蓉》杂志上发出。欣慰之余,他觉得言犹未尽,文学丛刊的读者面毕竟有限,决心为家乡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大事,向世界全方位展示里耶的昨天和今天!
心平拖着残回乡采访,搜集资料,然后夙兴夜寐、满怀激情地写出20万字。他告诉我,在文稿上划下最后一个句号,时逢冬至夜,一年白昼最短的一天过去了,零点起,是真正的来日方长。此时距里耶第一枚秦简出土才6个多月。秦简出土10个月时,5000册《发现里耶》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印发全国各地。
四
2014年1月15日(癸巳腊月十五),我们一行8人分乘两台车,直驱吉首。
见到李三已是午后。在人们的簇拥下,她拥被斜倚在州文联办公室长沙发上,一双眼哭得红肿,喃喃地说,心平没有了,心平没有了……
在灵堂外的炭火边,龙山县委原书记、州政协原主席向厚兴告诉我们,昨天上午,李三上街买菜去了,屋里就只有张心平和他外孙。我们在州老年大学楼上开总结会。文联宿舍和我们这边只隔10多米。10点多,听到吼闹,跑出来一看,4楼心平宿舍的火和烟雾都很大!不晓得他怎么爬到阳台边的哟,一只手从栏杆里伸出来,喊,哪个帮到接下我外孙啊!哪个帮到接下我外孙啊!我们这边报警的,搬灭火器的,乱成一锅粥。就10多米呀,灭火器的粉沫喷过去一点作用都不起!几个女同事跳起脚哭哇,眼睁睁地,他俩公孙……无法呀!我们要下楼跑过去,几条巷子,也要10多分钟!转眼间,“嘭”的一声,明火冲顶了!什么也看不到了……
10多米——危急时刻,是生与死的距离。
10多米——施救者与被救者声气相闻,却相距天涯。
10多米——人的生命脆弱,特别是残疾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怎么预防万一?
10多米——人的生命有限,怎样将有限变为无限?
…………
心平的丧礼肃穆简朴。
棺材前,国字形脸上还是那淡眉亮眼,上唇上还是那一抹人字形短髭,不过这些都罩在一个大镜框里,其上是黑纱黑花。
是的,心平已走进黑镜框,走进书里,走进亲友梦里,走向了远方。
他应该已身轻如燕,遨游在他未尽的文学梦里……
2014年4月22日,心平离世99日祭草成
2025年1月9日审改于不厌斋
诚挚邀请每一位文字爱好者写下您的佳作,新湖南客户端将为您分享美好。
投稿邮箱:hnrbxxfs@163.com
联系电话:0743-2132361
投稿须知请戳莫莫小编→字字含情投稿须知.docx
期待您的作品
专题入口→字字含情
责编:莫成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