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风物志】水城革命烈士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4 13:14:47

编者按

风物,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主要包括风光景物、风气习俗和地方特产等。

八百里洞庭物华天宝,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体验独特。此处风光景色美轮美奂,风气习俗淳厚优良,地方特产丰富多彩。     

“风物长宜放眼量”,《洞庭风物志》选取地处洞庭湖区核心的水城沅江为代表,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对水城沅江乃至整个洞庭湖区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化遗址、革命遗址、古城池,以及各景点、建筑、街巷、渡口、器物、风俗等进行记录展示,旨在和观众一起开启一场沉浸式的洞庭文化之旅,看湖乡儿女以洞庭风物写就生活美学。

清明时节的沅江,青山叠翠、碧水含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静静伫立,一个个镌刻在历史长卷中的闪光名字,见证着水城儿女百年来的热血忠魂。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中,沅江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大革命时期牺牲350多人,抗战时期牺牲8656人,解放战争时期牺牲853人。新中国成立后,又有众多水城儿女为保卫祖国、建设家乡献出了生命。

蠡山烈士陵园高高矗立的“沅江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近200名英烈的名字,他们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机关授予烈士称号。

胭脂湖街道南竹山村,是革命烈士蔡杰、徐植南、陈文庆的故乡,这三位烈士都是大革命时期的先驱,在洞庭湖区领导了多次农民运动。蔡杰、徐植南两烈士1929年2月20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合葬,其墓前的“为民先锋”碑文,至今仍在传颂着农运火种的故事。

在新湾镇古楼村,水城早期的共产党员熊珊长眠故里。1928年的血色初春,熊珊被敌人杀害于沅江鸡公嘴,年仅23岁。

南嘴镇百家沟村余家村组,是革命烈士刘武的血色归宿。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他始终坚贞不屈,牺牲时年仅20岁。

皮昆泉烈士墓,在今琼湖街道杨泗桥社区金龙嘴组。皮昆泉,是沅江第一个基层党小组——中共杨泗桥党小组的成员,1926年当选为沅江县总工会委员和雇工会长,1927年4月15日在草尾镇遇难,年仅18周岁。

清明追思、缅怀先烈。这一座座水城革命烈士墓告诉我们:英雄从未远去,他们化作了洞庭的春风、沅江的碧浪,永远守护着这片深爱的土地。(来源:沅江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宋姗姗

一审:郭朵朵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