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4 14:47:02
文丨刘建伟
诗宛如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与情感的光芒。它是情感传承的真实表达,意境深远且语句顺畅,如同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在历史长河中悠悠奏响。
童年读诗,那是天真无邪的童声稚语。孩子们尚不理解诗中的深意,只是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脱口而出,随口就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单的诗句从稚嫩的口中蹦出,带着童真的清脆。那时候,诗对于孩子们来说,或许只是一种朗朗上口的语言游戏,但却在不经意间,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诗意的种子。
少年读诗,开始领略到诗中的优美意境。青春年少,心思纯净,对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想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明快的色彩、生动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展开,让人陶醉其中。少年们诵读着这些诗句,感受着文字的韵律之美,朗朗上口的同时,也在心中勾勒出一个个诗意的世界。
中年读诗,更多了一份身临其境的感悟。历经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此时再读诗,便能与诗人产生深深的共鸣。“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其中的无奈与沧桑,中年人体会得尤为真切,诗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经历相互交融,让人心生感慨。
老年读诗,心境已如止水。岁月的沉淀让他们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洞察,读诗时意味深长。“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回首过往,曾经的波澜壮阔、荣辱得失,都化作过眼云烟。此时的诗,是对一生的总结,是对世事的超脱与释然。
春天读诗,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之中。大地复苏,万物萌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那满眼的繁花似锦,那轻柔的春风拂面,让人陶醉在自然的美好之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浪漫得不可言喻。
夏天读诗,犹如沐浴在凉爽的清风中,又似畅饮着冰镇的甘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炎炎夏日里,诗中的美景带来了丝丝清凉,驱散了燥热与烦闷。
秋天读诗,往往会生出满腹的惆怅。秋风瑟瑟,落叶飘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孤独与凄凉之感油然而生,愁绪悄然爬上心头。
冬天读诗,雪花仿佛飘落在心间,世界变得纯净无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寂静的冰雪世界,让人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礼,变得宁静而澄澈。
心情高兴时读诗,诗兴大发,诗意渐浓。欢快的情绪与优美的诗句相互呼应,“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喜悦之情在诗中得以尽情释放。心情愁烦时读诗,诗入愁肠,忧入诗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的愁绪仿佛也成了自己的寄托。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