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永忆芳华 | 追忆扶贫女将方璇的未竟之路与振兴答卷

赵英 邓喜军 黄莎娜 钟凤侣   郴州广电融媒中心·公众号   2025-04-05 07:50:32

清明雨落,青山叠翠。在桂东县千峰万壑间,一簇簇清明花如雪绽放,无声诉说着一位扶贫干部的未竟之志。八年前,26岁的方璇将青春定格在扶贫路上;八年后,她的精神化作漫山中药材、振兴学堂与孩子们的朗朗书声……

青春定格青山:未竟之志“接力”加油跑

晨雾未散的清明早晨,方璇的母亲祝素梅如往常一样,打开那个永远不会回应的对话框。“璇儿,村里中药材卖到外省了,你爸今天去陵园看你了……”237条跨越八载的聊天信息里,藏着最朴素的牵挂:生日祝福、新居乔迁、家人体检报告……“她只是去很远的地方上班。”母亲抚摸着手机屏,仿佛触摸到女儿温热的脸庞。

在桂东县公墓陵园里,青山乡党员干部陪着方璇的父亲方彦将一束束菊花轻放碑前。“方乡长,请您放心,现在我们村里大家都越来越好了,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富裕。”桂东县青山乡宋家村党支部副书记钟桂琴轻声低语,像极了八年前和方璇对话的样子。

“为了使老百姓尽快增收,当时我们跟方乡长讨论最多的是发展林下经济,现在林下经济成了我们的村里的支柱产业。” 桂东县青山乡宋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年生说。宋家村是方璇生前的驻点联系村。2017年盛夏,桂东县青山乡副乡长方璇乘车赶往宋家村验收扶贫产业,车辆不幸坠崖。

彼时的宋家村,村民守着30年才能成材的杉木林,每亩年均收入仅200元。“必须换思路!”年轻党员方璇和乡干部们走遍276户村民家,磨破嘴皮说服大家改种中药材。她算过一笔账:黄柏、岗梅5年可收,亩产值是杉木林的20倍。

青春定格青山,未走完的扶贫路一路生花。八年时间,后山的岗梅种植基地里,5000亩黄柏、岗梅织就的绿色锦缎铺展至天际。这个曾被方璇用脚步丈量过上百次的村庄,如今已形成"林下种药、药间养蜂、线下营销"的产业模式。2023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5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

桂东县青山乡工作人员罗荣说:“每次跟老百姓和村干部一起下村来看这些中药材的生长情况的时候,总感觉方璇跟我们一起并肩作战着,她之前留下的那些产业规划图,对现在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青春之火永不息:从扶贫遗志到教育星火

在方璇生前分管的青山乡中心小学,同学们正在聆听青山中心小学教师郭信藤讲述方璇的故事。这里如今有了聊天室、心理疏导室、音乐室,还建成了乡里的第一所高标准幼儿园。

在方璇生前推动建设的"乡村振兴学堂"里,青山乡新一批干部也握紧乡村振兴的“接力棒”,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中药材、楠竹、鲟鱼等五大产业,年产值超千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学习发扬好方璇同志为民服务的精神,深挖本地特色资源,拓展中药材、茶叶、腊肉、玉兰片等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桂东县青山乡党委书记宋胡海信心满满。

你看这人间,已是春暖花开。方璇虽然离开了,但她的扶贫精神,如同桂东县漫山遍野的清明花,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永恒的光芒,指引着无数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责编:张思齐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郴州广电融媒中心·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