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5 09:01:21
古法酿新章
——长乐甜酒的非遗技艺与产业化融合发展之路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马如兰
汨罗江北岸,汨罗市长乐镇照壁巷的麻石古街上,青砖灰瓦间飘荡着清甜香气。
循香而入,一座砖石上刻有“大清道光十八年”字样的老宅内,省级非遗“长乐甜酒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熊湘和正弓着腰,将一筐浸透的糯米倒入木甑。
古巷深处,匠心传承“甜蜜”技艺
“七分米,三分水,水干饭就熟。”熊湘和口中念念有词,不时调节火候。蒸汽升腾间,米香与天井洒下的光线交织。他身后,陶缸、木甑、篾箩等古法器具依次排开,每一件都浸润着岁月的包浆。
年过七旬的他,12岁便跟随母亲学习甜酒酿造。半个多世纪的与米为伴,让他双手布满老茧,也让这门技艺沉淀得愈发纯粹。
细节至微,方成绝味。长乐甜酒的细节之美,藏在每一粒糯米与每一滴井水中。
熊湘和坚持选用本地特产的“三粒寸”桂花糯米,颗粒饱满如珠玉;酿酒用水则取自深井,矿物质丰富,清冽甘甜。
浸米、蒸煮、解淘、拌曲、装坛、发酵……10道工序环环相扣,全凭经验与手感。
“解淘要用‘阴阳水’,开水兑冷水,降温快,米粒更滑爽。”水汽氤氲中,熊湘和将蒸好的糯米倒入木盆,用手快速翻动,眯眼观察米粒状态。
温度适宜后,他取出酒曲均匀撒入米中:“酒曲是甜酒的‘魂’,要用曲花、芝麻花等植物发酵制作,更显长乐古法甜酒的风味。”
不止坚守,更重传承。“长乐甜酒古法酿造师”被认定为2023年度湖南省特色劳务品牌,熊湘和积极参与长乐镇甜酒协会“传帮带”工作,免费收带学徒,还担任协会与3家技校的培训讲师,培养出一批熟练掌握甜酒制作技艺的手艺人。
老字号“出圈”,酿出亿元富民产业
距麻石古街3公里,长乐甜酒产业园奏出现代产业与非遗酿造技艺的交响。
2022年,年产3万吨的汨罗甜酒产业园开园。
为破解手工生产的品质波动难题,汨罗市推动制定《地理标志产品 长乐甜酒》地方标准,从原料到工艺全面规范,让老技艺接轨新标准——
“冻干甜酒”“易拉罐即饮品”等产学研合作催生出新产品,破解甜酒保质与运输难题;湖南长乐金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抖音直播,推动甜酒“触网”发往全国各地;湖南誉湘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即食甜酒登陆菲律宾700余家商超,海外订单不断;长乐镇街头,甜酒制作或售卖门店密集,“汨制配方”甜酒奶茶成年轻人新宠……
湖南长乐街甜酒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近年来,汨罗市大力传承长乐甜酒酿造技艺和文化,不断培育市场主体,壮大甜酒产业,拓展产业链条。从一粒种子抓起,长乐镇打造1.2万亩“三粒寸”糯稻示范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增收,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
目前,长乐镇300余家传统作坊与现代化生产企业并驾齐驱,年产值突破8亿元,带动就业8000余人,长乐甜酒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华老字号等称号。
一碗长乐甜酒,不仅承载着千年技艺的温度,更酿出乡村振兴的甘醇。
责编:马如兰
一审:马如兰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