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5 14:20:1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5日讯(通讯员 王超 刘庆 涂丹)4月4日清晨,益阳市大通湖区金盆镇示范片的千亩水田里,8台插秧机正沿着导航线精准作业,一派繁忙景象。随着一株株健硕的秧苗稳稳扎入春泥,全区6.4万亩早稻机插正式拉开序幕。
金盆镇千亩示范片上早稻机插拉开大幕。邬泽波 摄
走进金盆镇现代农业育秧中心,工人们正忙着把秧苗打卷装车。这些码放整齐的秧苗卷,外形酷似甜品“瑞士卷”。全国先进种粮大户刘卫介绍:“这‘卷心’里藏着稳产增效的‘秘密武器’!”他轻掀秧盘,露出一层白色盘根布,“它能加速秧苗根系成团,让起秧时间提前10天,移栽后返青期缩短2至3天,秧苗成活率超98%。”目前,这项可降解无污染技术已覆盖全镇集中育秧大棚,较以前每亩秧苗损耗减少超5%,成为春耕生产的“利器”。
整装待发的秧苗像一个个“瑞士卷”。邬泽波 摄
“早稻早一日,晚稻多一成。”今年,金盆镇通过推广短生育期早稻优质稻种、配合工厂化集中育秧、秧盘增垫盘根布,早稻插秧时间较去年提前10天,确保7月上旬完成收割,为“大通湖大米”优质晚稻品种留出135天以上黄金生长期,有效规避10月寒露风灾害。
据了解,金盆镇今年早稻计划种植面积1.4万亩,其中,集中育秧面积1.1万亩,占早稻种植面积的78.5%。下一步,金盆镇将深化无人机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打造“智慧粮仓”新样板。
责编:宋姗姗
一审:郭朵朵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