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雅南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4-05 23:01:33
“明年我们去张家界看秋天的落叶。”热播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中的浪漫告白台词是张家界在韩国游客中掀起热潮的文化注脚。
据统计,2024年,张家界入境客源地达183个国家和地区,较历史峰值增加50个;接待入境游客超183万人次,同比增长166.3%,张家界口岸出入境53.2万人次,稳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入境旅游创汇10.08亿美元,同比增长504.3%。
这一现象的背后,既蕴含着自然景观的独特吸引力,更折射出张家界文旅政策的精准布局——以政策撬动市场活力,以文化深化国际认同。
免签!
开启China Travel的“金钥匙”
免签政策提升了韩国游客赴张家界旅游的热情。从去年12月17日起,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口岸成为新增的21个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之一。
湖南敏锐捕捉到政策机遇,将张家界定位为“国际旅游目的地”,通过航线加密、交通接驳优化等措施强化基础设施,开通张家界直飞韩国首尔、釜山、清州、大邱、济州等城市的航班,每周近30个班次,使得韩国游客“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现实,“张家界看落叶”也不需再等明年。
政策与交通的双重便利,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在心理层面传递了中国开放的诚意。正如韩国游客崔钟镐所言,“免签政策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费用,还能让大家怀着很轻松的心情开启旅行。”免签政策推出后,他和妻子选择了张家界作为来华旅行的第一站。
共鸣!
自然山水与文化情结的跨界共振
在韩国掀起的张家界跨境游热潮,绝非偶然的市场选择,而是深植于中韩文化共性的土壤。韩国社会对自然山水的审美传统,与张家界的奇峰秀水形成强烈共鸣。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教授周晓蕾分析称,张家界等中国风景名胜符合韩国人心中对古典中国山水和世外桃源的想象,所以受到许多韩国游客的青睐。
这种文化认同在韩剧、综艺等大众媒介的推波助澜下进一步放大。去年韩国知名笑星金元孝、李仲勋一行来到中国湖南张家界,不仅打卡了袁家界、天子山等经典景点,还亲身体验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张家界国际宣传片《我的家,你的世界》中也通过展现一位韩国青年对张家界的情感联结,重新定义张家界的旅游新标签,将自然景观升华为“治愈之地”的文化符号,在韩国社交媒体引发情感共鸣。
深层次的文化动力还源自韩国社会对孝道文化的重视。韩国民间流行一句话:“人生不到张家界,百岁岂能称老翁。”张家界市政府游客中心工作人员提到,许多韩国游客认为“对父母尽孝,就得带他们来张家界看山”,这一观念使得张家界不仅是旅游目的地,更成为代际情感表达的载体。不久前,65岁的韩国游客李淳龙就在儿女的陪伴下,在张家界旅行期间度过了自己的生日。
启示!
从“政策开放”到“文化输出”的文旅新范式
张家界的案例为湖南乃至中国的文旅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启示。首先,针对市场需求实现政策工具的精准配套。张家界通过免签政策、航线加密、口岸优化等举措直接降低了游客的出行门槛。例如,2025年夏秋航季,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加密了多条往返韩国航线,和延长免签时间、扩大口岸覆盖等措施形成合力,为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基本保障。
其次,在市场推广上以情感叙事强化文化适配。张家界将韩国传统孝道文化融入旅游营销,提出“孝道观光”概念,广告语“人生不到张家界,百岁岂能称老翁”精准切中韩国社会的家庭价值观,使得“带父母游张家界”从个人行为升华为文化符号。这种策略突破了传统的景点推广模式,将旅游体验与游客的情感需求深度绑定,将自然景观转化为“治愈”“亲情”等普世情感符号,成功跨越语言与国界壁垒,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张家界国际宣传片《我的家,你的世界》剧照
未来,张家界一方面要继续乘着“China Travel”的东风,深化与周边省份及国际城市的合作,构建跨区域旅游网络,通过国际旅展、跨境旅行社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品牌效应;另一方面,需警惕过度开发对自然景观的侵蚀,只有保持景观的原真性,才能维系其长期吸引力。进一步探索“数字赋能”路径,通过搭建跨境旅游大数据平台等多重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减少人为干预对生态的破坏,让张家界的“仙境之美”成为永续发展的文旅IP。
张家界的案例证明,文旅国际化绝非“靠山吃山”的简单逻辑,而是一场政策与文化的系统革命。它证明当自然奇观与人文价值形成共振,当技术创新与文化叙事深度耦合,旅游目的地就能超越地理边界,成为文明对话的新空间。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