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春耕时节丨集中育秧织锦绣,沃野春绿映初心

陈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7 10:16:17

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党委书记 陈飞

春来万物生,眼下正是育秧好时节。

春耕备耕是大圩镇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事关广大群众一年的收成。今天一起床,便想着集中育秧点该出苗了,田里的春意又该浓上几分了。

前一段时间,镇里召开了全镇春耕生产动员部署会,我跟干部们反复强调:“春耕生产就是饭碗工程,集中育秧就是给粮食生产上保险。”要将春耕生产作为粮食安全“头等大事”,积极推进全镇育秧基地集中育秧,这可是村民们丰收的指望。

匆匆吃完早饭,我就直奔大布湾村的集中育秧示范点,刚掀开育秧大棚的帘子,种植大户屈代年的大嗓门就响起来了:“书记快来看,这秧苗出得多壮实!”嗬!整整齐齐的秧盘绿油油的,秧苗窜得有两寸高,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在叶尖上打转。屈代年搓着满是老茧的手直乐:“清明后插秧机一响,这些壮苗下田,收成肯定差不了!”看着他眼角的笑纹,我这心里也跟着敞亮。

近几年来,大圩镇的变化真不少。我们修建了以大布湾、长山、大村等村为主的超30000平方米的集中育秧基地,可服务育苗机插机抛早稻大田近5000亩。育秧基地采用“连栋薄膜温室+塑料大棚育苗”方式,薄膜大棚连成片,既能育秧又能种菜,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经济收益最大化。去年推广“稻-稻-菜”轮作套种模式,增加了收益,村民们尝到甜头,今年积极性更高了。

转到长山村时,听见水渠哗啦啦的响动格外安心。前段时间,面对持续干旱的严峻考验,长山村上演了一场“与天争水”的攻坚战,村委与中南大学驻长山村工作队对水渠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清淤修渠,修筑蓄水池,保障了农田的灌溉需求。

走进长山育秧大棚,农技员老吴正弯腰查看秧苗,“书记您摸摸这稻根,‘潭两优921’的品种就是扎实!”今年大圩镇发的8100斤“潭两优921”早稻种、4700斤大豆种、2000斤玉米种,都是精挑细选的好品种。前两天种粮大户黄大姐还跟我说:“有了好种子,政府还给送技术,咱种地越来越有底气了。”

技术到位,粮食丰收事半功倍。前段时间开动员会的时候,有些种粮大户反映了农业技术缺乏的问题,我心中一直记挂着。这几天,我安排黄良信副镇长带队深入各村开展春耕技术指导。

手机里良信同志发来的照片上,农户们围着农技员学操作,认真地听、看、学。围绕育秧管理、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我们安排了十多场培训,就是要让技术跟着秧苗一起扎根。

“干部脚底沾多少泥,百姓碗里就盛多少米。”春耕时节,是农户最忙碌的时候,也是我们乡镇干部最应该深入农村和群众内心的时候,我们多往田地里跑跑,秋收时村民们的笑容就能更甜些。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回程路上,车灯扫过连片的秧田,那些绿意正在黑暗里悄然生长,而我们乡镇干部得做托起这片绿的厚土。

责编:杨永玲

一审:杨永玲

二审:刘跃兵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