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小䴙䴘启示录:如何正确观察鸟类?

  中国绿色时报   2025-04-07 11:47:40

进入3月,成都天气彻底转暖,阳光明媚,是观鸟的好时光。热闹了一个冬天,大部分冬候鸟已经迁往越冬地繁殖,偌大的锦城湖面尚有一些绿头鸭、赤颈鸭、赤膀鸭和凤头潜鸭在湖中游弋。岸边浅水处,白鹭池鹭忙碌着寻找食物。一群黑色的身影从芦苇深处游出,举起望远镜定睛一看,原来是小䴙䴘一家。

一场温情与暴力的对峙

虽才3月,但这窝小䴙䴘雏鸟已经长得比较大了,毛茸茸的小家伙们跟在亲鸟身后,不断鸣叫和用喙轻啄亲鸟求食。

亲鸟不断潜入水中,为雏鸟寻找食物,并将一条条小鱼送入雏鸟口中,偶尔也会自己吃上一条,补充体力。

小䴙䴘父母会共同育雏 罗盛杭摄

专注于自然影像、编撰出版和林业科学研究的西南山地工作室在锦城湖边开展春季鸟类监测工作时,拍摄下小䴙䴘一家温情的画面。如果没有意外,这样温馨的画面会一直持续到小䴙䴘长大后离开亲鸟。

可事与愿违,两名男子使用弹弓射击,造成其中一只小䴙䴘幼鸟死亡。这一行为激怒了广大市民。

美好的春天欣欣向荣,万物繁衍生息,悉心育儿的小䴙䴘一家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小家庭在社会中努力奋斗的缩影。作为这座城市长期的“居民”,它们有不被恶意侵害的生存权利。

小䴙䴘属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受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传唤违法嫌疑人,后续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城市公园里最普通的“王八鸭子”

小䴙䴘是春季繁殖大军中的一员,有着丰富食物和可利用巢材的人工湖,成为小䴙䴘长期安身立命的家。在这座公园城市,只要留心观察,一定能够在湖面上找到这种擅长潜水的小机灵。

小䴙䴘也是最易被误认为是鸭子的游禽,因其尾巴短小,在潜水时特别像一只王八,又被戏称为“王八鸭子”。小䴙䴘实际体长不过30厘米左右,只有我们熟悉的绿头鸭一半大小。作为一种擅长潜水的游禽,当你观察它时,一个不留神,它已经在几米开外再次出现了。

擅长潜水的游禽,腿部通常长在身体靠后的位置,便于深入水下觅食。小䴙䴘也不例外,它们的脚长得很靠后,在陆地上行走很难保持平衡,翅膀又十分短小不擅长飞行,很少上岸,基本上以水为家,累了就浮在水面休息。

如果受到惊吓,它们要么通过潜水的方式进行回避,要么只能在水面上助跑后艰难地飞行一小段距离。它们的脚蹼并未相连,而是呈花瓣状,拥有独立的脚趾,被称为“瓣蹼足”。

人工湖里的漂浮巢

繁殖季,小䴙䴘会换上另一套行头,它们的喉咙及前颈偏红,头顶及颈背深灰褐或黑褐色,上半褐色,下半偏灰,喙下边的基部具有鲜艳的金黄或白色斑。

由于长期生活在水中,小䴙䴘在选择筑巢时往往都是利用芦苇、水草等在水面搭建一个浮巢。

小䴙䴘为一夫一妻制,每次产卵3—5颗,由双亲轮流孵化。如果两只亲鸟一起离巢捕食,它们还会用巢材将卵覆盖上,保温的同时起到保护遮蔽的效果。

小䴙䴘幼鸟孵化后2天即可跟随父母下水,辛勤的小䴙䴘亲鸟会频繁地给幼鸟捕食,食物包括虾、小鱼、水生软体动物、昆虫以及蝌蚪等。

成长期的幼鸟对蛋白质的需求非常高,这就需要小䴙䴘父母在营巢择址时能够选择食物充沛、安全稳定的水域,才能快速地捕获食物,同时抚养3—5只嗷嗷待哺的幼鸟。刚出巢的幼鸟仍需要温暖的庇护,它们会爬到父母的背上,藏在翅膀下,以免因失温而死亡。而前几天已经孵化出的幼鸟们则跟在父母后面,练习游泳潜水。如果食物不充沛,最后出巢的幼鸟很有可能被父母放弃,在自然法则中被淘汰。

鸟类的繁殖成功率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水位的变化、巢的遮蔽程度、每巢蛋的数量、亲鸟觅食能力,以及是否能更好地对抗来自天敌、周边环境改变的侵扰等因素,都会导致小䴙䴘繁殖失败。

例如在人工湖泊里生活的小䴙䴘,可能就会受到早春工人清理枯枝残荷的影响,导致早筑巢的小䴙䴘繁殖失败。不定期的水位下降,也可能导致它们因觅食困难而无法养活所有的幼鸟。我们看到的出巢小䴙䴘,已经是历经磨难存活下来的幸运儿。

鸟类繁殖季观察法则

如何在敏感的繁殖季观察鸟类行为呢?有些建议可供大家参考。

首先,与观察对象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我们的观察成为它们的威胁,导致亲鸟应激、甚至弃巢的行为发生。

其次,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比如望远镜、长焦相机等。除了科技手段以外,记自然笔记不失为一个绝好的观察记录方式。很多时候,相机拍摄下来的瞬间并没有双眼直接观察的更清晰有趣。你可以通过速写的方式记录下小䴙䴘领地巡游路线、求偶炫耀的姿态,甚至是狼狈逃跑的样子。

最后,需要对巢址的具体位置保密,避免引发大量人群围观,给繁殖的鸟类造成压力。

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与大自然亲近,与野生动物们不期而遇。然而,关爱需有度,保持适当的距离是美也是保护。(孙梦婕 罗盛航 张秀雷)

责编:陈龙

一审:陈龙

二审:喻志科

三审:周韬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