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7 13:36:27
乙巳清明,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虽是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但天空中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与思念。
清明节祭扫,是对已故亲人的缅怀,是晚辈对长者的思念。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是在父亲的带领下,兄妹一行从外地汇集老家金桥,给已故的亲人扫墓。今年此时,父亲已离我们而去,长眠于九泉之下。回想此情此景,心中悲伤之情由然而生。
4月3日清晨,我与妻驾车行驶在回老家的路上。一路上, 故乡的山水依旧,那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底涌起阵阵温暖与感慨。上午10时许,众亲聚集在一起,前往墓地为逝去的长者进行祭扫,以此表达怀念之情。有的手拿花圈、有的肩扛鞭炮、有的手提熟食,三五成群结伴而行。 很快,就来到了目的地,拉开了祭扫的阵容。遵照当地的习俗,祭祀活动依次进行——除草、插花、上香、烧纸、斟酒、跪拜。在祭拜众长者之后,我们来到父亲的坟前,双手合掌,低声细语着:“亲爱的爸爸,我们特别想念您,您在天堂还好吗?至今您的容颜、您的声音、您的笑容深深地留在我们兄妹记忆中。我们向您磕头,愿您老人家在天堂安好,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健康。我们兄弟姐妹会将母亲照顾好,请您老人家放心 !”
在完成各项仪式后,大家在轰隆隆的鞭炮声中移步,告别亲人。从山上下来,我们又一次来到了那间承载着无数回忆与故事的老屋歇歇脚。这次,我登上了二楼,对这间老屋仔细的察看了一回, 详细了解老屋的构建经历。这间老屋给我的印象是,土砖结构, 矮小狭窄, 坐南向北。乍看,其貌不扬,显得十分简陋,但老屋的背后确藏着感人的故事。
老屋,坐落在一个县城的小镇上,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默默地守望着这片土地。这是一座上下两层的土砖砌成的房屋,底层面积约30多平方米,加上楼层面积,总共约70平方米。岁月的车轮匆匆驶过,如今它已在风雨中屹立近八十年了。风吹雨打,多年的失修,使得它身上布满了斑痕,外观依旧朴实无华。然而,就是这样一间看似平凡的老屋,却孕育出了生命的奇迹。
这座老屋,是爷爷一生努力的结晶。爷爷出身于农民家庭,他的一生与这片土地相依为命。他为人正直、诚恳,忠诚老实的品质,在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他身上那股倔强的劲头,更是令人钦佩。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与挫折,他都不服输,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这种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爷爷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一砖一瓦地建造起了这座老屋,为家人遮风挡雨,创造了一个温暖的港湾。
年青时的爷爷迎娶了竹山樊家一女子为妻。婚后夫妻二人恩爱非常,生活中相互扶持,男耕女织,相敬如宾,成为了邻里们眼中的模范夫妻。婚后的第二年,二老迎来了爱情的结晶, 顺利的生下大儿子, 随后又添了老二、老三及小女。四个儿女在老屋的庇护下,逐渐成长成人。老屋见证了他们的欢笑与泪水,见证了这个家庭的发展与变迁,也见证儿女们茁壮成长经过。
大儿怀着满腔的热血与报国之志,毅然弃笔从戎,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他身着戎装,保家卫国,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捍卫着祖国的尊严与和平。后转业来到地方,成为一名铁路工人,把青春奉献给铁路运输事业。老二虽命运对他似乎有些不公,自幼便饱受疾病的折磨,双目失明让他的世界失去了光明。然而,他却没有向命运低头,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顽强地生活,自食其力,在黑暗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老三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被招工到一家钢铁厂,成为了一名炼钢工人。在炽热的炉火旁,他挥洒着汗水,为国家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四女也积极好学,心怀教育梦想,最终成为了一名乡村幼师,将知识与关爱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四个儿女不仅在老屋里长大成人,还分别在这里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开枝散叶。膝下子女分别在各自领域中绽放光彩。他们有的是博士毕业,成为大学教授;有的是硕士毕业当上外企技术骨干;有的考上国家公务员;有的自己经商当上小老板;有的为人师表成为教师;有的成为央企的员工;有的通过自身的努力,考上东北某重点大学,后又继续升造,完成硕、博连读学业,成为首都某高校副教授。
每逢佳节团聚,老屋里的学术讨论与商海趣闻交织,欢声笑声相互融合,喜戏声与打闹声迭加在一起,热闹非凡。长辈们总是眯着眼笑叹:咱们周家满堂儿孙,个个有才干、有出息,倒真应了那句老话——行行出状元呐!这间看似普通的老屋,宛如一座人才的摇篮,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细数起来,从这间老屋走出了2名博士、4名硕士、10名大学生。老屋,静静地见证着这一切,也见证了周家后人的努力与奋斗,见证了这个家族的繁荣与昌盛。
爷爷和奶奶亲手建造了这间老屋,也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最终卒于这间老屋。生者为过客, 逝者如归人! 长辈们生于斯,长于斯,卒于斯,老屋承载着他们的一生回忆与乡愁,就连父亲在2024年11月30日也回到了这间充满怀念与爱意的老屋驾鹤西归。他的离去,让老屋又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思念与悲伤。
一方土地,养一方人。老屋就像一位无私的母亲,用它那温暖的怀抱,养育了周家一代又一代。它不仅成为后人遮风挡雨的住所,更给予了后辈们精神上的滋养与传承。这里走出的每一个人,都带着老屋赋予的坚韧、勤劳与智慧,在不同的领域中发光发热,成为新时代的佼佼者。如今,岁月的痕迹在老屋身上愈发明显,历经沧桑,显得有些陈旧。有的地方因年久失修,土砖裸露,裂痕斑斑,仿佛在诉说着那逝去的岁月和人间的沧桑。然而,后经亲人的整修,它又重新焕发了生机。那翻新的琉璃瓦片,修补的墙壁,更换的门窗,仿佛是老屋又获得新生的象征。
站在老屋前,抚摸着那斑驳的土墙,心中感慨万千!感恩老屋,它是家族的根,是我们心灵的寄托! 感恩长辈,他们用勤劳与智慧为我们创造了这一切,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感恩遇见,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能拥有这样一段与老屋紧密相连的珍贵回忆! 怀念老屋,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伴随着呱呱坠地的哭声、笑声和欢乐声永远在耳边萦绕。怀念故土,那熟悉的山水田园、那走过的丘陵沟壑、那浓浓的泥土气息永久弥香。怀念乡愁,那份萦绕在心头的家乡情怀永远无法割舍, 让浪迹他乡的游子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永远烙印在心间。
老屋,你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我们家族的灵魂所在。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你都将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成为周家正直、忠厚、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精神支柱;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与永恒的家园;成为前行的灯塔, 照亮一代代后人, 毅勇前行!(文/刘晓斌)
责编:张笛
一审:张笛
二审:柏润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