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7 14:01:15
在湖南省汉寿县丰家铺镇铁甲村村部的墙上,一块“中国传统村落铁甲村”的木纹底白色字面的匾牌格外醒目,吸引不少游人墨客来此游览探秘。铁甲村,成为人们记住乡愁、守望精神家园的重要传承基地。 铁甲村位于汉寿县城西南,是汉寿县丰家铺的一个行政村,前几年与该镇响滩村合并,耕地1200多亩,总人口3000多人,是一个典型的丘岗村落。 铁甲村拥有群山环抱,美丽幽静的独特地理环境,乡邻和睦,民风纯朴。此地盛产油茶、楠竹、柑橘、花生等经济作物,成为致富一方的富饶之地。
3月下旬,我先后两次慕名来到铁甲村采风。我遍游铁甲村美丽的山山岭岭,探寻铁甲村悠久的历史遗迹,收集铁甲村古老的美好传说,在姹紫嫣红的百花丛中,采拮了几朵美丽的花絮。
有趣的村名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并不叫铁甲村。只因村内有三座山,即轿顶山、纱帽山、人形山,其中一座山顶上凸显一堆天然形成的黑色岩石,它鳞次栉比,非常壮观,俨然一幅供披挂上阵嘶杀的武将穿戴的铠甲,恰好在三山之间的交会处,还有一条迂回曲折的山冲,叫“烈马回头”,于是,人们就将这个村落取名为铁甲村。
穿越时空的茶马古道
铁甲村地处雪峰山余脉之西的云峰山,最高处海拔为312米,有“一水流三县”之说。往东,水流鼎城;往南,水流桃江;往北,水流汉寿。余脉之峰,有一条茶马古道,同样是古代连通挑江、汉寿和鼎城的主要通道。
茶马古道地处铁甲村南部山谷之中,古道从山脚翻过山顶,有近200米,坡陡路窄,地势险要。在古代,善良热心的铁甲村村民自愿捐款,组织劳力,劈山开路,用岩石块在筀竹岭砌成了一条翻山越岭的茶马古道,供南来北往的行人、骡马、车辆通行。除此之外,村民还捐资在山顶修建一个“䇠竹凉亭”,指派一个专人既负责烧含有糖积桠(一种中药材)的开水为路人消暑解渴,又负责晚上点火把为行人照明。
时至今日,筀竹凉亭作为历史遗迹仍然存在,它是否永远也不明白,这条路上的车马行人都到哪里去了?如今,在茶马古道一侧,还矗立着纪念当年自愿捐助修路修亭者的4块功德碑。虽年代已久,但功德碑上镌刻的捐款捐物(稻谷等物资)人、所捐款(物)数量,依稀可见。这些遗迹告诉游人:铁甲村人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由来已久。
古枫古杉的千年见证
美丽的铁甲村,地形奇特、山岭逶迤、坡缓林密、风景优美、资源丰富。
站在铁甲村最高的山顶上,俯视连绵起伏的竹木混杂的群山,绿波荡漾,一望无涯。群山之间,盛开的不知品种的白花、火红的枫叶,珍贵的红豆杉把起伏不一的群山点缀的色彩斑斓。
这里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据年老的村民介绍,几十年前,曾有华南虎在山中出没。前些年,山中还有野猪等野生动物活动。据老支书黄子政介绍,该村几千亩山林,生长着八大树种,分别是株树、杉树、柞树、梓树、樟树、堵树、裂树、稠树。村内有一棵枫树,学名枫香,经考证,树龄已超过830年,树的直径145厘米,树干下部有一大洞,形似大门,洞内时常冒火,树顶冒烟,蔚为壮观。为保护这一千年古树,现在树洞已被水泥填实。
在铁甲村的一处山岭上,还生长着一棵树龄为250多年的红豆杉,它树冠庞大,枝繁叶茂,绿绿葱葱,颇为壮观,像一把张开的绿色巨伞,迎接远方来此观摩的游客。红豆杉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的、药食兼用且十分珍贵的树种。10多年前,在铁甲村和毗邻的鹿溪村只零星分布几十株。
近年来,随着湖南汉寿鹿溪竹海国家森林公国的兴建,已人工栽培了一百多亩。 铁甲村的古枫、古杉,见证了铁甲村的千年苍桑巨变、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铁甲村人视为镇村之宝的古枫古杉也激励着铁甲村人民挖山、修路、治水,建设美好家园,使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而不懈奋斗。
敞口堂屋的遐想
游览中,铁甲村传统标志之一的敞口堂屋(亦称敞口套屋)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倚山伴水、坐北向南,座落在绿荫丛中。这些房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堂屋不装房门,昼夜对外敞开。 这一奇特现象既保留了传统村落的历史遗迹,又使广大游客产生无尽的遐想。
据当地村民介绍,相传三国时期,曹操统领的大军在一次战败后,所属残部曾驻扎铁甲村。那些将士就在村民的堂屋内,开着地铺睡觉。为进出方便,不产生噪音扰民,曹操下令卸下所有驻地村民堂屋的大门。这个故事似乎也说明,曹操所以打败三足鼎立的蜀、吴,与军纪严明不无关系。从此,铁甲村的敞口堂屋便沿袭下来。
历史传说终归只是传说,史籍无以记叙。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存在即合理”,铁甲村的敞口堂屋所以流传至今,确有其合理的成份。 敞口堂屋彰显着房东开放包容的心怀。里面放有桌椅,无论是亲朋还是好友来访,均可毫无拘束地在堂屋落坐,同房东一起家长里短,海阔天空,俨然身处城里的会客厅,其乐融融。 敞口堂屋反映的是纯朴的民风、文明的社情。
铁甲村千百年来,早已形成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尚,村民堆藏在敞口堂屋的稻谷、油茶籽、农具等生产生活物资,从不存在被盗现象,敞口堂屋就是“夜不闭户”的真实写照。 敞口堂屋也是观察社会的风向标。敞口堂屋正中墙壁上一般都贴有对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张贴着反映村民心态的。有滋有味的风味小吃
到铁甲村吃吊脚火锅,品风味雷茶,正是别有一番乐趣。 20年前的一个秋末,我到铁甲村一位姓聂的老支书家吃过午饭,我们围着火炉,吃着吊脚火锅,喝着当地所酿、由糖枳丫(一种中药材)所泡的谷酒,香甜绵延,美哉乐哉!
游客来到铁甲村,吃过午饭后,热情好客的当地村民,通常会摆上一桌擂茶宴款待游客。那一碗以绿豆、芝、茶叶、生姜等为原料,用木棒,在擂缽中擂成的浓浓液汁,加上适量的白糖或食盐,用开水冲后,便成了人们馋涎欲滴的擂茶。与之配套的还有甜枣皮、红薯干、花生米、炸米皮等10多个配套小吃,游客们喝着擂茶,品着风味小碟,那滋味,那神情,真有乐不思蜀之感!
传统村落的现代观
时代变了,传统村落的发展格局和村民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铁甲村紧跟时代新步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征途上昂首阔步,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创造新的特色。
据村党总支书记聂晓英介绍,该村紧紧围绕“调结构、兴产业,建家园”这个总体目标,着重抓住以下几个环节:走出去一一组织剩余劳力开展劳务输出,赴沿海等发达地区创收创业;引进来一一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加工企业来村投资办厂兴业,利用本地资源,搞好竹木家具产品精加工,使农产品增殖,农民增收;利用“中国传统村落”的品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做好活旅靓村的大文章;除陋习、树新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
为改善居住条件,近几年,铁甲村村民已新建2一3层的砖瓦结构楼房39栋。很多村民拆掉山坳里的旧木房,在公路边上新建了砖瓦结构的洋楼房,村民逐步走出山冲,住进了式样美观新潮,布局合理舒适,墙白瓦红,窗明几净,地面硬化,三防(火、雷、电)设施齐全的新楼房和新平房。
敞口堂屋,作为一种历史存在,它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传统村落的重要素材,同时还为我们开拓了研究传统村落的空间。我相信,敞口堂屋一定会纳入非物质遗产进行保护。 名列传统村落的铁甲村仍在为延续中华历史文脉、传承中华道德传统,保留中华文化基因而努力奋斗。铁甲村人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珍惜家乡的一砖一瓦,铭记乡愁、弘扬乡风,守望精神家园;他们发展传统产业,加快家乡经济建设;他们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祖德家风,维持村民邻里相亲,村内政通人和的优良传统,为“中国传统村落”不断增加新的内涵。(李顺华/文)
【作者简介】李顺华,常德市作家协会会员、汉寿县作家协会顾问。出版个人专著《文墨留痕》,三篇散文作品入选《当代作家精选文库》之“听闻远方有你”。
责编:张笛
一审:张笛
二审:柏润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