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通过改革创新推动湘西州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胡丕宇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7 16:04:12

文/胡丕宇

产业园区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引擎,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是高质量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角色。2024年,全省137家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以占全省约0.5%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省74.6%以上的规工增加值、41%以上的税收、85.2%以上的进出口总额,已成为我省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主力军。截至2024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产业园区经济总量占全州GDP的37%,固定资产投资占比30%以上,税收贡献率达34.2%,成为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湘西州的产业开发园区建设发展和管理初见成效,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

从管理体制看,湘西州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时间短,统筹规划欠科学,产业定位欠清晰,与属地行政区职责关系不顺畅,社会事务繁多,聚焦经济主责主业不够。

从产业现状看,园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比重偏低,链主企业对园区产业发展牵引带动作用较弱,主导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集群效应较弱,园区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高。

从要素保障看,用电用气物流等费用依然较高,导致企业生产综合成本难以下降,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不够,不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屡禁不绝,营商环境的优化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从企业经营看,园区科技创新型企业少,大多数企业属中低端加工企业,研发投入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低,抗市场风险能力不足,生产经营较为困难,“僵尸企业”增多。

从园区人才看,园区缺乏经济复合型高素质干部,激励机制不够,干事创业动力不足。企业招工难,存在结构性矛盾,难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要解决这些矛盾问题,需用好改革创新这关键一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断增强产业园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更好发挥园区的主阵地和主引擎作用。

一、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社会事务剥离。园区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职能实行“应剥尽剥”,促进园区回归主业,着力强化园区经济管理、投资服务、产业培育等主要职责,优化内设机构设置,精简部门人员, 实施“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加大内设经济机构和招商引资力量比重,提高园区发展经济综合能力。

赋权园区自主审批。以《湖南省开发区条例》出台为契机,按程序将涉企审批权限授权给园区,提高园区办事便利度,破解园区服务效率低等难题,实现“园区事园内办”,探索产业园区管理模式实现公司化运作、政府化服务,同时推动所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园区运营效率。

深化人事与薪酬机制改革。打破身份、资历、任职年限的限制,实行岗位聘任、末位淘汰、不胜任退出等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和全员聘用制。采取市场化方式选聘管理和技术人员,实行合同管理,“五好”园区实效实绩考核结果与提拔重用、职级晋升、工资薪酬直接挂钩,激发园区内生动力。

二、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新模式

强化差异化招商。分析园区资源禀赋和主导产业情况,绘制好产业链结构、产业链企业、产业链技术、地理分布图谱,利用在线招商平台、大数据、AI技术精准筛选重点区域、目标企业和关注企业,强化精准对接,提升园区招商引资质效。

强化多元化招商。主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依托独特政策优势,主动与发达地区产业园区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开展招商引资合作。因地制宜通过省、州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吸引和培育产业链企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特色优势产业聚群。结合园区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参股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科技型初创企业落户本地,在新赛道上寻求新发展。成立专门国有市场化招商公司,采用“底薪+绩效”激励机制,招引有产业专业背景的人才,充实园区招商专业化队伍。

强化口碑招商。“自己说千句,不如客商夸一句”,持续擦亮“湘商回归”、“校友回湘”等招商活动品牌,借助园区企业家之间的口口相传招引新的企业入驻,有效拓宽招商渠道,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率,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向精准化、专业化转变,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本地,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聚集度和显示度。

三、创新人才培养和招引

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产业园区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以产业需求为引领,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围绕优势产业链企业定向育才,联合省内外高校、吉首大学、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开设与园区产业匹配的学科专业,校企联合设立“订单班”,建立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形成人才和产业的良好生态。

吸引高层次人才。通过差异化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提供购房补贴、人才公寓、子女入学、医疗看病等绿色通道,进一步降低落户成本, 对带技术、项目落户的团队给予“一事一议”奖励帮扶,加大落实科研成果本地转化收益分成,提升人才的幸福感、获得感。推行“候鸟专家”、“周末工程师”柔性招才模式,通过远程协作、短期聘用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吸引补充上下游配套人才。

提升人才留存率。积极构建“类一线城市”公共服务, 多种形式合作和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完善商业、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针对青年群体打造低成本社交空间,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和良好氛围。经常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路演等活动,扩大园区知名度,塑造区域人才品牌,增强人才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四、积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落实企业“宁静日”、“扫码入企”、“承诺容缺办理”等服务,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搭建“企业服务云平台”,实时监测营商环境重点指标。

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实施企业投诉和建议“一站式”办理新机制,深入开展“送解优”、“走找想促”、“链长到一线”等行动,综合协同运用政策、金融、服务等手段,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聘请企业家作为“营商环境体验官”和社会营商环境监测员,参与政策监测与效果评估。

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全力以赴为企业纾困解难,支持企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多出台“一看就能懂、拿来就能用”的针对性帮扶举措,强化金融、土地、用工、人才、物流等服务保障;持续创建清廉园区、诚信园区,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引导自觉在遵规守纪基础上积极改革创新、大胆干事创业。

(作者系湘西州委党校2025年春季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

责编:瞿文君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