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评论 2025-04-07 16:23:42
“如果把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比喻为‘金种子’,湖南愿意当好哺育‘金种子’的那块土壤,欢迎全国的大学生到湖南来创业。”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继2024年9月9日互联网岳麓峰会之后,今年3月7日又在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再次热情邀约,希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破当前大学毕业生创业普遍比例偏低这个局,让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背着双肩包就可以来湖南创业,充分体现了湖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在这片红色热土、创业沃土上,孕育的“金种子”沐浴着新时代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春风,必将绽放绚丽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一)
高校毕业生既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要对象,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力量。大学生创业者富有热情和创造力,为社会创新变革注入强劲动力。据统计,全世界70%以上的重大科技创新是由35岁以下的年轻人完成的,许多“独角兽”企业是由年轻人创建的。最近广受热捧的“杭州六小龙”基本上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企业,团队都很年轻。它们的火爆“出圈”,不仅印证着“赢得了年轻人就是赢得了未来”的道理,也为杭州未来发展带来了持续的口碑效应和拉动作用。特别是对于创业而言,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就业,往往能带动一群人实现就业。数据显示,每名大学生创业者平均可带动4.5人就业,创业对就业具有乘数倍增效应。可以说,促进大学生创业,推动大学生从“雇员”变“雇主”,既是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也能进一步释放人才红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希望广大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等作出部署。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中央有部署,湖南见行动。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正是湖南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当前,我国每年有1200万左右大学毕业生,只有约1%-2%选择创业之路,湖南也是如此。如何营造更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引导大学生从形成思想认识到实施具体行动?如何给大学生创业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繁重的战略任务,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湖南作为中部省份,虽然缺煤、少气、无油,区位也不占优,但对于支持大学生创业来讲却有着显著的比较优势。这里有创新创业的文化土壤,从魏源第一个提出“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曾国藩、左宗棠等人领导开展洋务运动,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大批湘籍革命者掀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都体现了创新求变的精神。这里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在先进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文化创意、高性能计算等多个领域拥有产业比较优势,可以为大学生创新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为创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这里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有普通高校超过120所,其中985高校3所,大学生群体超过190万,高等教育专业覆盖面较广,是全国少有的覆盖所有学科的省份之一,培养了各行各业所需的多样化专业人才。这里创业成本低,尤其是长沙房价低、教育医疗水平高,有“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城市特质。正因如此,湖南过去几年在吸引年轻人方面势头强劲。据统计,过去5年长沙市的人口增长100万,平均每年增长20万,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怀揣创业梦想的青年才俊。湖南必须把这些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好,抢抓历史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快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早见成效,努力把湖南打造成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高地。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一些普遍性的规律,从区域发展规律看,纵览一些发达国家过去50年的发展变迁历程,创新创业集中地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高水平大学驱动阶段、大企业驱动阶段和宜居城市驱动阶段;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规律看,一个地方有众多的初创企业,才能吸引到更多天使基金来投资,如果没有初创企业或者初创企业很少,即使去极力邀请创投基金也不见得愿意来。只有很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进一步掌握方法、明确方向,才能把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想到点子上、抓到点子上。
(三)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为了吸引全国大学生来湘创业,湖南省委、省政府于去年9月推出了“七个一”措施,以实实在在的“干货”举措和“真金白银”的资源支持,推动“大学生背上双肩包就可以到湖南来创业”的愿景逐步变成现实。
——出台一批支持政策。从立项、审批,到投资、税收、服务,一批政策就是一套“组合拳”,关键是坚持立破并举,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制定更加“有感”的政策。一方面,对已经出台的、准备出台的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同时对束缚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分门别类进行研究,该废除的废除、该调整优化的调整优化,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释放政策效能,打通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在形成政策闭环上下功夫,注重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政策机制协同发力,提高政策供给的一致性水平,防止自相矛盾、相互掣肘。
——设立一支大学生创业基金。坚持“合理宽容”的原则,引导这支基金扮演好种子基金甚至是天使基金的角色,真正当好耐心资本,更好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快推动基金扩面提效。学习借鉴国内外大学生创业基金的先进做法,完善运行机制,炼就“火眼金睛”,真正把投资基金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支持效应充分发挥出来。自2024年9月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成立以来,已征集项目2098个,其中31个项目通过评审,拟投资2300万元。
——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孵化器一般有提供空间场地、提供空间加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空间加投融资服务三种类型。这三类孵化器湖南都需要,每种类型的孵化器都应树立一定数量的标杆。要深入开展全省创业孵化基地提质行动,着力做好摸底、清理、整改、提升各项工作,全面实施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办法,统一创业孵化载体logo,切实提升规范化水平。加快建设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汇聚和资源共享,助力大学生创业“找政策、找场地、找资金、找设备、找人才、找培训、找导师、找活动”等服务一网集聚,从而降低大学生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并以此牵引带动科技创新企业集聚发展。
——在湖南高校开设系列大学生创业课程。高校是育人主体,必须把大学生创业课程设置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省校共同发力,打造一批优质校本创业课程,建设一批省级创业精品课程,构建一个高质量创业课程资源平台,出台一项创业课程跨校选修及学分互认制度,建立一个创业课程质量评价机制,加快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让大学生不仅爱听,而且受到启发和共鸣。
——组建一支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坚持梯队组建战略规划、授课培训、创业带培3支创业导师团,推动注册会计师、律师积极参与。近期首场创业名师大讲堂活动在中南大学举行,三一集团董事长向文波为现场近3000名师生讲述创业故事并与大学生互动交流,引起热烈反响。着眼高校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创业授课及指导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通过企业家授课、座谈及到企业蹲点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创业师资专业化水平,切实营造导师帮带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
——选树一批大学生创业典型。榜样是最好的带动,示范是最好的引领。通过大力选树推介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宣传榜样的作用和力量,可以形成更强的引领力和带动力。选树典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选好选准的基础上,注意行业覆盖面,让从事科技创新、服务业、新消费等各行各业的大学生创业者都能找到自己的榜样,在学习和追赶的过程中促进更多年轻人脱颖而出。前期,已在全省范围选树10名大学生创业典型,遴选组建30人的专业宣讲团队赴西安交通大学开展首场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进省外高校活动,一体推进政策宣讲、基金推介、大赛邀请等工作,活动覆盖周边20余所高校,现场征集创业项目11个。
——打造一档大学生创业电视节目。前段时间湖南广电推出了大学生创业节目《夺金2025》,引起较好反响。下一步还应在提升知识性、趣味性、指导性上下功夫,把节目做得更有吸引力。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推动节目活动走出湖南,形成全国性影响,更好发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湖南声音,加快塑造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湖南品牌。
(四)
好风凭借力,创业正当时。湖南培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土壤,需要汇聚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等全省各方面力量,共同营造关心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政府应扮演好“建筑师”、当好“催化剂”,强化顶层设计,以“七个一”举措为主体工程,完善具有湖南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部门间、地区间的协同联动,更好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形成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企业应在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延长价值链,把企业需求融入大学科研和教学,面向大学生开放资金、技术、场地等资源,参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建立模拟演练基地、创业实训基地等,既承担起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责任,也以此为契机提升企业的内生动力和社会影响力。高校应守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助推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纳入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形成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在全社会充分涌流。
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既要只争朝夕,也要久久为功。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甘于做“栽树”甚至是“平整土地”的人,而不是“乘凉”的人,更不是坐等“摘果子”的人,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保持定力和韧劲,步步为营、持续用力,坚决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在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接力赛中跑好属于自己的这一棒。坚持把深入调查研究摆在首位,广泛收集一线信息和一手资料,定期开展总结复盘,形成动态跟踪和优化机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真诚期待怀揣创业梦想的全国大学生朋友积极行动起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让创业的梦想在湖南生根发芽,让事业的航船在湖南扬帆启航。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