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红色基因在“行走的思政课”中传承

  科教新报   2025-04-07 16:35:31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李新春 刘欣 周娟)“徒步前,我觉得很难。可当我真正到达终点后,才发现也不过如此。人生的要求也一样,我们应心怀无畏,就像红军长征时那样,不管前路多么艰难,也要一路向前,坚持到底。”“烈士们用鲜血走出的路,我们轻松走过。正是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清明期间,祁阳市潘市红军学校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组织700余名师生从校内出发,徒步前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故居进行祭奠活动,全程往返16公里。“行走的思政课”从脚下延伸到头脑,直抵人心。

祁阳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2000余名祁阳志士流血牺牲,涌现出了雷晋乾、陶铸、周玉成等英雄人物。潘市红军学校是全国“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先进单位。该校由陶铸同志父亲陶铁铮1916年创办,陶铸幼年时随父在校内学习生活,父亲却在两年后不幸被官绅杀害。2018年陶铸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为学校进行了授牌授旗。校内建立了“祁阳红军历史陈列馆”、铁铮图书馆,树有陶铸雕像及其代表作《松树的风格》碑刻等。

“每一片花瓣都要折出敬意!”徒步活动前,该校统一采购彩纸等,分发给每一位学生,教师细心指导他们制作纸菊。学生张雨欣在心中默念:“陶铸爷爷,我会像松树一样坚韧。”这些凝聚着少年心意的纸菊,在陶铸雕像前汇成一片“精神花海”。

4月3日上午8时,校长陈华锋一声令下,700余名师生身着迷彩服走出校门。2202班的陶宇作为班级旗手,再一次阔步走在班级方队的最前面。他的背包里装着校本教材《祁阳红色记忆》,书页间夹着前夜写就的研学笔记:“陶铸爷爷在石洞源村立下报国志时,年龄不过与我们相仿……”

蜿蜒山路上,《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声此起彼伏。

10时许,队伍到达陶铸故居。师生列队肃立,敬献花篮。主持人带领大家齐声诵读《松树的风格》,师生有序参观故居陈列的老物件及图片等。学生讲解员陶诗音现场讲解起陶铸1951年回乡时“约法四章”“怒砸金匾”等故事,“共产党人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他们心系百姓、服务人民的精神,就是松树的风格。”

陈华峰表示,为确保安全,学校构建了“三维防护网”:坚持跑操训练,并与监护人联系,筛选不适者;联合镇村干部、医卫人员等组成保障组,骑行来回巡逻;每3公里设补给站,提供饮用水、创可贴、藿香正气水等应急物品。

“在‘行走’中培根铸魂,身教胜于言教。”祁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恩鹏表示,用红色血脉引领学生思想,在实践研学中引导学生成长,将思政课堂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产车间、人文山水、田间地头等,让思政引领的内容从课堂走向实践,祁阳市已挂牌建立陶铸故居、浯溪公园、德辉现代农业、祁阳红军历史纪念馆等思政教育实践基地19个、文明实践站所897处,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率100%,打造了“思政旗扬(祁阳)”闪亮品牌。接下来将持续利用各类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等,用好用活祁阳地域资源,多点发力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不断提升思政铸魂育人实效。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刘芬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