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通讯员 邬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08 06:44:28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4月8日04版
从智能大棚到云端管理 从特色品种到品牌赋能
长沙县“科技菜”铺就致富路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茜 通讯员 邬振
肉厚脆甜的水果丝瓜、皮薄清香的辣椒、沁甜可口的玫瑰白菜……走进长沙县高桥镇联彩农业生产基地,数十种新型蔬果琳琅满目。
4月7日,记者探访发现,这里的“科技菜”正通过“三新三高”技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高产、高质、高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丰富百姓餐桌。
“金手指”种菜,亩产收益超2万元
联彩农业大棚内,嫩绿的菜心长势喜人。工人们手指翻飞,一掐一放,菜心便整齐码入筐中。“这批菜心市场价能卖到20元一公斤,是普通品种的5倍。”基地负责人肖志祥笑着说。
秘诀何在?科技赋能。在长沙市农科院专家指导下,基地引进供港菜心、云南豌豆尖、海南藤蕹等新品种,搭配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等技术,实现“四季不断茬”。
“去年种了7茬菜心、1茬油菜薹,亩均收益2.1万元。”肖志祥说。如今,这些菜直供长沙老湘食、醉湘宴等餐饮名店,成了“餐桌顶流”。
高桥镇湘福祥食用菌公司大棚里,金黄的芦菇破土而出,工人们正忙着采收。“一茬芦菇能采10批,鲜品产量4万公斤。”负责人宋佳伟介绍,这些芦菇通过冷链直达南京市场,供不应求。
在金井镇湘丰村满康农业育苗基地,智能大棚的“黑科技”让人眼前一亮。负责人彭学庆点开手机,大棚温湿度实时数据跃然屏上:温度23.9℃,湿度38.5%……系统每半小时上传一次数据,并自动调节温度湿度。每个育苗盘前都贴着二维码,扫码即可追溯品种来源。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滴灌,辣椒、番茄苗长得齐整,成活率超95%。
捧起“绿饭碗”,农户笑开颜
春华镇阳雀湖九木农业的辣椒大棚里,120亩辣椒苗已绿成一片“海洋”。“4月中旬就能上市,预计带动周边农户种植1000亩,年产值3000万元。”负责人张卓禹信心满满。
产业链延伸让村民端稳“绿饭碗”。九木村村民缪浩边忙活边笑:“种菜、检测农残,月收入4000多元,还能照顾家。”2024年,该基地吸纳14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长沙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7.2万亩,产量124万吨,建成“三新三高”示范点6个,千亩辣椒叶菜示范片1个。
如今,长沙县的“科技菜”不仅装满“菜篮子”,更铺就了致富路。从智能大棚到云端管理,从特色品种到品牌赋能,新质生产力在这片沃野上蓬勃生长。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黄婷婷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